“哦?什么宗教?”
“十字。”
“十字吗?说说看。”湛若水果然被吸引了,好奇的问。
王守仁大体讲了一下西班牙的天主教。
湛若水沉吟片刻道:“泰西之人,居然让神甫干预政务,果然蛮夷之地。”
“西番也是如此。”王守仁摇了摇头,“只不过听说泰西诸国正在内乱,有好些教派……陛下曾说,对于一神教,就如同儒家一般,非此即彼,党同伐异,异端比异教更可恶。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大兴,便是儒家已经隐隐开始迈向儒教的感觉,这对于皇权而言,是不对的。
于是北朝推崇佛教做大,想要借此压制佛教。”
当王守仁说出此言的时候,湛若水已经沉默了。
没错,儒家在成为统治工具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出现了部分的宗教化。
只是皇权嗅到危机,士族还举着儒家相当挡箭牌,于是佛教被引入,道教被推崇,都是为了钳制儒教的诞生。
效果还不错,至少诞生了盛唐。
结果盛唐的代价是五代十国。
赵宋取而代之之后,儒家势力全面抬头。
经历了一百五十年的激烈角逐,心学失败,理学定鼎。
历史上一直到清代,乃至现代,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都是理学的天下。
然而朱厚照的出现,阻挠了这个进程。
王氏心学在朱厚照有意无意的支持之下,已经开始成为大明朝如今的学问顶流。
王守仁与杨一清他们这些理学大臣达成了协议,坚决反对朱厚照的法家道统替换儒家道统的想法,进而融合诸家思维,想要开启新的世代。
当然更重要的是,王守仁对于泰西了解越多,越发感觉朱厚照整顿儒家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反对儒教的诞生,而是反对儒教进入玄谈化。
朱厚照要将儒教改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宗教。
朱厚照在谋算未来。
儒教必须呈现出一个不歧视“奇技淫巧”,不歧视“农工商者”,追求实干兴邦,文武兼备的兴盛感觉。
也就是所谓的古仁人之风。
而这个,将会无限加大传教的难度,因为儒家在董仲舒之后,就是设计出来统合举国各地知识分子思潮的。
目的在于维稳,这就是一神教的优势。
并且,王守仁可是亲自与朱厚照讨论过邪教传播为什么那么快。
核心一点在于。
进入门槛低,获得回报看起来大。
只要你信,你就永生不死,就能升官发财等等。
可是儒家如果变成儒教,需要古仁人一样的艰难才能成为真正儒者,那么理学前车之鉴,就是王氏心学的未来。
理学追求存天理,灭人欲,不也在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下,陷入了绝境?
所以,王守仁放弃“仁”的高度,转为“人”的目标。
以人为本和以仁为本,一字之差,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天壤之别。
“西方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本陛下称呼为文艺复兴。但其实所谓的文艺复兴,只是拿着天方人翻译并加工的东方各族文集作为基底,进行的一场激烈的宗教冲突。”
王守仁如是道:“他们核心叫做解放天性,这一点不适合我朝。因为我朝以宗为主,宗族才是核心。”
“你是说……”湛若水眼瞳一缩。
“没错,所以我们得修改,以家庭为主。小家为主,尽可能弱化宗族,但这个需要一个根基。那就是小家庭拥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而想要获得这个能力,就必须提振生产力。”
王守仁说着,眼中流光溢彩:“陛下已经在做了,王艮被陛下看中,原来如此……陛下看中的不是王艮的明哲保身。而是安身立本之业,不必拘泥世俗目光。
做工能活就去做,行商能活就去做,首在活下来,其次立本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