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爹写的,而是一个叫张志和的翰林院官员写的。他自己申请了一本专刊发行版号,叫做:《续开平六法刊》。
他很关注机械大规模应用之后,应该怎么平衡乡镇与城市的发展。
以及关于机械大规模使用之后,生活成本为什么会突然增加这么多。
他的研究,内阁和司礼监都有摘录。爹肯定看过。”
老四嘿嘿两声,朱厚照微微颔首,并不否认,张志和绝对是翰林院里的异类,自打翰林院改革之后,基本上就是一个专门负责收集民间刊物的衙门,相当于大明图书馆的管理员。
全国的刊物,只要有点东西的,他们都会收集整理。
然后一段时间之后,整理成书籍,发去皇家书局,皇家书局发行,然后根据销售情况反馈后续的安排。
这群人功底很扎实,内部分属各科,比如负责诸朝代史籍整理的,再比如负责心学、理学大能们写的书籍。还有诗歌等等。
唯独张志和的《续开平六法刊》,是他一个人在主持,经费也不高,但他做的却是比较牛逼的东西。
劳动工时、收割异化,这些全被他拿来充实《开平六法》。
他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内阁、诸部参考的刊物,牛人一个。
老四看到朱厚照点头了,像是得到了鼓励,笑吟吟到:“而这些劳动工时的数据,会伴随着理科的新一轮进步,全国范围内,轻重工业配套叠加,机械产业进一步发展而进行增加。
原本我们造一台缝纫机需要一百个工时,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工时就能造一百台。
全产业链上下的工时都会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快速降低。
哪怕是最低端的产业,也不需要接受一层层剥削。
但任何产业都有一个瓶颈,一旦到了瓶颈,要么对外卷,要么对内卷。
除非有什么神奇的材料,能打破瓶颈,带来新的发展。
所以,伴随着机械的大发展,人会因为瓶颈期的到来,而陷入重复、过重的劳动之中。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劳动工时有限,而机械的劳动工时是人类的几千几百倍不假,可是伴随着内卷,利润就会降低,想要获得更高的利益,就必须进行降本增效或者转嫁矛盾。
低端的没有附加值的产业,会被不断迭进的中高端产业所取代。
就跟最开始,顺天府还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冶金业,现在冶金全部变成了给京中一些生产机械的公司,试验生产新材料。
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冶金,转而改成以新的技工为主导的研究方向。
爹一直强调咱们得好好学习如何画机械图纸,其实爹是在告诉咱们,机械的产业链是很长的,未来一百年,都是机械图纸的天下。
冶金创造出来的金属或许可以有高利润,但这些玩意儿都是放在高精尖产业中的,是小众的。
真正普罗大众一直需要的,都是海量廉价的钢,或者庞大数量的生铁。
对这些资源的深加工,才是整套产业体系延续《管子》一书搞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