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跑来归化国的士子,十个有九个都是流放犯,进了大明一旦被发现,最差都是吊死,狠一点还会千刀万剐。
而安排其他非蒙古人的族系,蒙古人们肯定不放心。
可要是派遣蒙古人回去,不用几年回来就是一口大碴子味的官话,大明皇帝为了削弱蒙古系王公对直隶的了解,特意或者说故意在沈阳府设立了一座大学,专门招揽东北少民来读书。
其中蒙古人也是大明少民一部分,朱厚照为了彰显华夏一家亲,对于归化、顺化、钦化、启化四国的蒙古人,是采取少民待遇,来了大明,先到沈阳,学官话。
学完了官话,开始学四书五经。
读完四书五经才开始教授一点工科技术。
但当你读完四书五经。
哦嚯!完犊子咯!你的思维很容易被四书五经教的道理祸祸了,一旦展开深入对四书五经的了解,十有八九学完,就奔着大明的科举去了。
就算回来,也跟汉人无疑。
或者说,就是一群汉人。
伯颜安土很清楚汉人们已经开始占据归化国中高层的方方面面,就连做生意,都是汉人略胜一筹。
现在汉人们还有一个强大的母国,再加上大明暗中资助本地汉人,以及锦衣卫、东厂推行理学教育,从小就学大明的拼音,学着学着,其实年轻一代,普遍上倾向于认可自己是华夏人,而不是归化国人。
因为他们家庭享受的一切奢侈品,都是来自大明。
知识体系,词汇体系,都是来自大明。
并没有完成本土化修改,因为压根不存在本土化,汉字的强悍表达能力,相当节省纸张等媒介,以及高度概括、造词能力,能轻松遏制住拼音化所带来的语音流变问题。
伯颜安土想了很多,实在是无奈,但他也没办法制止蒙古人们反驳。
因为大明确实拥有更坚韧的文字体系,能够轻松将外来物品的名称本土化,而其他部族很难本土化,就算改出来了,那么代价呢?
用了汉语词源,就不可避免被大明同化,不用你说一,他说二,大家鸡同鸭讲,想要学点技术,所付出的代价那是……可怕的。
所以说,技术体系是外国来的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能力完成推陈出新,没有办法将别人的技术体系撕下来,找到最平衡的办法,融入你的体内。
现阶段全世界唯一一个开始工业化的国家是大明。
大明从一开始,有朱厚照这个外挂存在,推行的是——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
也就是说,朱厚照用皇帝的名义,引导整个框架,虽然不够完整,但现在方方面面短板也都自发补上了,框架已经彻底打好,然后朱厚照就没管蒸汽工业,而是开始着力电力产业以及基建标准规定之中,大明是跳着来的,对草原的蒸汽机发售,三十匹以下,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
大明需要海量的机械订单来完成市场化,结束官办供养的高投入,进而产生自我循环。
总之,伯颜安土想了很多,想了方方面面,也意识到今天买的猎枪子弹,会帮助大明迭代产线,但归化人现在做不到国产化,只能依赖外国,只能想办法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
“都需要钱啊 !得跟吉囊写封信,让他尽可能掠夺本地的物资和资源,别傻呵呵的将这里当做本土运营,现阶段要做的是尽快控制黑海沿岸,将奥斯曼人的势力挤出黑海。
奥斯曼终究是一个国家,和混乱的波斯、以及那些蒙兀儿游牧不一样。
双方体量不是一个等级的。”伯颜安土沉吟了一会儿,决定先写一封信给吉囊。
然后再派人去收集资源,金银铜铁,锅都给你抢了,全部拉回归化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