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多少,朝廷给你建多少。
不过,这些都是有规划的,不乱建,朱厚照不怕花钱,因为老百姓不花钱,既然你们不花,那我放水。
顺道还能消化工业化的产能,并且建起来之后,你原来的旧宅户的产权,就会归入乡镇的公司。
等差不多三十到四十年,基本上完成旧宅产权的收集,就地拆除本地宅子,然后改建要么作为新的年轻家庭的居住地,要么暂时作为过渡房,直接完成本地的房产自产自销。
未来如果城市扩张,开始有外来人口了,这些房产还可以出租一段时间。
而且,一旦城市人口过载,这些乡镇的户产,可以转给城市户,给他们留居用,变相完成城乡融合。
毕竟朱厚照不推大城市,而是很早就开始了城市群建设,并且要求地方将一些部门,下放到各个乡镇和城市之间的过渡点,纾解大城市职能堆积,也打通城乡之间的融合点。
至于造价,很高。
但现阶段朝廷有钱就出钱。
当然,朝廷和皇帝出钱了,自然拥有管理权和一部分所有权。
算是提前进入了保障房时代,直接一步到位,极其先进。
当然,为了能精准让各级政府能处置相关业务,朱厚照下旨铺开省级债券市场。
什么意思呢?
公司债券之前是只能由四大行发行,这样就会导致四大行业务员,凭票吃喝,卡着资金流动,让很多公司生产资金受阻。
但这一次,省级债券市场开辟之后,巡抚衙门开始直接控制部分商业财权,本地乡镇企业,是一乡镇一个集团的,所产的业务,方向,都是固定的,毕竟自然禀赋就这么多。
但还是有那么几家是冲突的,所以怎么处理乡镇和乡镇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这个问题现阶段基本无解,毕竟乡镇企业事实上对本地形成了垄断,极大程度是减轻了大明的财政压力,但也造就了资本金效力不高。
乡镇区域垄断,是能通过行政力量制止外来资本入驻,于是乡镇与乡镇之间,就出现了一层壁垒。
除了大明的高速路,大桥之外的很多地方,乡镇都会设卡收费,从而对行脚商雁过拔毛。
二十年了!如今大明,早就不是之前的大明,之前大家还不知道怎么运转,资本不知道怎么运作。
而现在,知道了,成熟了,公司化也起了,所有乡镇户籍都是股东,都会自发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而排斥外来资金。
很显然,所有地方公司,都在想办法自给自足,工业化社会下的自给自足,看起来好像很好笑,但背后很明显问题很大。
因为想要靠一地进行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很低,那么怎么搞?
只能用人力去对冲资本的消耗,只能对资源过度开发来换取更多的外来资源再加工。
这很危险。
现在发展了二十年的大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地方豪强诞生,之前是地主,现在地主们摇身一变,成了裹挟民意的乡镇领袖。
他们阻挡朱厚照的供销社进入,有的甚至开始打砸供销社,用各种办法,想要整死最后一个缺口,然后重启上一个庄园经济版本。
朱厚照能惯着他们?
肯定不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