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不理解争吵的成因,她遵循着母亲给她的指示吃完了饭,然后抬眼看着暴跳如雷的父亲。
等来的是父亲丢向她的筷子,“我操你妈的,你看屁啊!”
朗月只是眨了眨眼,并没有任何闪躲的动作,她没有被吓到,更没有哭。
但是母亲被吓到了,她打了父亲一巴掌,他们吵得更激烈了。
父亲好像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对一个小孩出手,他有些心虚,但言辞依旧激烈:“你看看你女儿那个鬼样子!她像个人吗?!啊?!要不是……要不是……他妈的老子还以为她鬼上身了呢!”
通常而言,小孩会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展露出自我意识,孩子开始能够认出自己,开始有了模糊的“喜厌”倾向。
而三岁到六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他们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想法,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他们会开始反抗父母控制。
最开始爸爸是觉得朗月晚熟,自主意识还没有萌芽,后来某一天陪朗月看动画片时看见朗月露出疑惑的表情时才发现——这家伙会自己思考。
他对朗月进行了多次试探,他发现自己女儿的情绪好像很淡。
一般逗小孩笑都是用小孩喜欢的东西,那,朗月喜欢什么呢?
没有。
你给她什么,让她拿着她就会老老实实拿着,下一瞬你从她手里抢出来她也不会哭。
甚至朗月的父亲试过在朗月看动画片的时候突然给她换台换到新闻频道,朗月也只是看了父亲一眼,然后继续转头看电视。
她毫不在意。
察觉到朗月异常的朗先生做了一个决定——他抱着朗月去找了个道士……
“大师……我家小孩好像不太对劲,您能不能帮我看看?”
索幸,他找的是个正经大师,没坑朗先生钱,大师说朗月没事。
朗先生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不靠谱,于是他买了根“小孩都喜欢的”草莓味棒棒糖塞进朗月手里,跟她说让她别跟她亲妈讲。
朗月答应了,但是那天晚上在奶奶家吃饭。
奶奶问朗月“今天跟爸爸去哪玩了”,朗月照实说了。
郎先生被老太太的拐棍撵得一蹦三尺高,爷爷根本不管那母子俩,只抱着朗月让朗月看动画片。
老人家以前过得苦,孩子也没少带,怎么会注意不到朗月的异常。
不知道是不是人老了就会脑子更通透,父亲牵着朗月准备回家时,奶奶指着父亲鼻子恶狠狠道:“你小子给我记住,月丫头再怎样都是你女儿,是我孙女!是我朗家的孩子!”
父亲说:“他妈的!要不是计划生育!老子现在就回去跟我媳妇重新生一个!”
“你敢?!”父亲被爷爷打了,朗月当晚睡在了奶奶家。
奶奶搂着朗月睡,拍拍小姑娘的背,她说:“月月不难过啊!你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他们就是太怕你跟别的小孩不一样……回头在学校里遭人欺负……”
后来朗月的父母终于吵到了意见一致。
这主要是朗月的功劳。
可能是因为妈妈认真听了朗月的“思维链”,所以朗月一时间有些放肆。
那是一场家庭聚会,亲戚带来了家里的小孩。
看着被满世界追着喂饭的表兄,认真吃完饭的朗月问妈妈:“为什么表哥吃饭要到处跑?”
某个亲戚抢了妈妈的话,“诶呀!还是月月吃饭最省心了,又不挑食又不乱跑!你表哥可闹腾了,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营养不均衡的咧!”
另一个有小孩的亲戚翻了个白眼,“可得了吧,就是惯得!你给他他喜欢吃的,他也能跟个皮猴子似的满世界跑!说白了就是不想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