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些无措地回神,低头看了一眼朗月,“啊……对……这是我女朋友。”
“啊?”女生佯装生气,“是不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兄弟?谈了恋爱都不告诉爸爸我?!”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呼唤,应该喊的是那女生的名字,女生回头对站在旋转木马围栏边上的一个看起来酷酷的男孩子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她转头回来对少年说:“你有对象我们下次就可以一起出去玩啦!我男朋友喊我了,回头手机聊。”
女生蹦蹦跳跳地扑进围栏边上那个穿着黑色T恤的男生怀里。
朗月没有错过少年藏在身后使劲攥紧的手。
喜欢就像打喷嚏,是藏不住的。
这本就是一场没有感情基础的“凑合”,朗月不在意少年找到她时是否心存利用。
有喜欢的人也没有关系,不过是把《斯德哥尔摩计划》往前提一提,倒不如说,先击碎,再重组,这样更有趣。
朗月瞥了眼少年身上的黑色衬衫与不远处也穿着黑衣的女生的男友,他跟少年的气质并不像。
大夏天的还天天穿黑衣——小孩特有的幼稚的“我想引起你的注意力”。
她笑了,带着难得出现的一丝愉悦,“原来你喜欢这一款的啊?”
只是此刻少年眼里泛着酸,语气里便带着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装什么恍然呢?阴沉的人总想要属于自己的太阳,你不也是?挺喜欢你前男友的吧?”
朗月不太理解他是怎么推出这个结论,被少年惯坏的朗月真诚地发问了:“其实我看小说时也不太能懂,一个阴沉而偏执的人,怎么会喜欢上阳光而开朗的人?因为安排的是救赎剧本吗?”
“人是具有趋光性的!是人都喜欢光,接触过温暖谁愿意回到冰冷的地狱?!”
朗月心中依旧充满了疑惑:“你是喜欢阳光而开朗的人?还是因为阳光、开朗、看着毫无心机的人比较好控制?”
“你别把我当做是你!”大概是少年的情绪不对,所以朗月如往常一般冷漠而充满分析性的话语在他的耳里听起来充满了恶意与讽刺。
少年指着朗月说:“你不要用你的恶意来揣度我对她的感情。”
她几乎没有见过他生气的样子。
这就是爱吗?
爱意与爱人都容不得他人触碰。
朗月并不认同“人是具有趋光性的”,人类对光的渴望与对黑暗的恐惧是源自于刻在基因里的记忆。
人类没有锋利的爪牙跟厉害的夜视能力,黑暗中更容易被野兽所捕食,火与光的存在让人类拥有了一定的在夜里保护自己的能力。
喜欢“光”,并不是因为“光”美好,而是因为“光”通常意味着“安全”。
朗月在思考时眼神是空泛的,即使隔着镜片的遮挡,少年显然也依旧注意到了。
他目光灼灼,就这么盯着朗月,“喜欢乐观而开朗的人是很正常的,有人确实不喜欢,因为对方的开朗会映照出ta本身的卑劣。”
真的能喜欢吗?
朗月依旧想不明白。
乐观而开朗的人会对他们脑内认定的“弱者”产生同情,这是基于“啊,ta这么小就受过这么多苦”、“如果ta没有受过这么多的苦,ta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人”这样的假设与想象。
思想难以共鸣,却能利用所谓“坚强下的脆弱”轻易获得怜悯。
“也许我想得不对。”朗月底下了头,避免了少年直视她的眼睛。
她向往的爱情是“坏人”与“坏人”之间的,是我写好了一份杀人企划,你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刀具,是你拿着刀走出了家门,并百分之百相信我能帮你完全脱罪。
朗月摘下了眼镜,小指勾着镜腿背在了身后,她抬头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她本身自带的阴郁与深沉忽然消散,转而透着一分娇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