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大臣们私下求见,说的几乎也是这件事。
刚开始,天楚帝听得有些烦,都不想见这些人了。习惯之后,来者不拒,每个都见,并且,不管是谁的意见,他都好脾气地听着,表示自己会认真参考。
他这态度,让那些为江山社稷操心的臣子高兴起来。
陛下是真的有了立太子的想法。
现在的问题就是,他还没有想好到底要立哪一个。
想清楚这个后,文武百官都一改最初的不在状态,精神饱满起来,开始为自己看中的人选做思量,做准备。
就在百官都斗志昂扬时,兵部尚书裴参急急赶到御书房,找天楚帝禀了一件事。
秦王最近和南边好几位带兵的将领,都走得比较近。
裴参还听说,去年韩府办喜事时,秦王私下给韩府送过重礼。
天楚帝当即让柴向去查了此事,一日之后,柴向回禀,南边去年年关回京述职的六位将领中,有四位年前都和秦王私下见过。
韩霄凌成亲之时,秦王给韩府送礼一事,也属实。
后宫之中,还有一位昭媛姓裴,之前为了避这位裴昭媛,大家都不会称呼玲修仪的姓氏。
现在后者成为了九嫔之首,成了裴昭仪。
这日,裴昭仪请张德素帮一个小忙。
她想感谢那日怡嫔殿里那位揭发继后阴谋的宫女,虽然她是为了她的主子,但是她也间接帮了她,也算是她的恩人,她便想送她点钱财,以表感谢。但她今日差人去怡嫔殿里找那位宫女,怡嫔殿里的人说,她被调走了,已经不在怡嫔殿里当差,至于她被调去哪了,其他人都不知道。
因此,她便想请身为大内总管的张德素给她查一下,这宫女被调往了何处。
这对张德素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玲修仪的面子,他必然是要给的,立时吩咐了宫人去办。
这一查,他查出那个宫女死了。
继后被幽禁的第二日,她出宫回家探亲,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劫匪,丢了性命。
当时,她的确被调往了浣衣局,怡嫔殿里的人没见到她人后也没多想。
浣衣局那边收到她死了的消息,就直接上报了,之后便没再管过。那样的地方死一个宫女,也没人会在意,他们不会特意通知怡嫔,更不会有人去问他们。
若不是张德素受裴昭仪所托,去查询这位宫女,都没什么人知道她已经不幸殒命。
她死的这个时间和死法引起了张德素的注意。
张德素听到回禀后,立马将此事告知了天楚帝。
裴参所禀之事,异乎寻常。
确认秦王与那些回京述职的大将私下接触过后,天楚帝命柴向继续深入调查此事。
这时,他也注意到另外一件事。
正月十五过去多日,江南多县依旧没有折子递上来。
按理说,就算没有公事要禀,每过一段日子,这些外地的官员也会上写请安的折子。
然而,过了这么久,那么多地方一道折子都没有。
又等了几日,按驿站传递信件的速度算, 离得远的地方十五之后上的折子也应该到了,可是御书房依旧没有收到江南那几地的折子。
这已经不是不同以往,而是反常。
天楚帝让柴向关注了邓伯行那边,发现后者也没再收到随启初的回信。
他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难道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认真想想,觉得不太可能。
就算真的有人在折子上动手脚,那么多地方,这么多日也不至于一封折子都不上报。
要不然,这样做,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帝王的直觉,让天楚帝总觉得最近有什么事要发生。
他遣人去了驿站询问此事。
接下来几日,江南那边多县官员仍旧没有折子进京,北疆那边却接二连三来了紧急军报,最先一日,御书房收到了一封。没过三日,一日能收好几封。
北疆的军报,一般都是一式两份,一份送往晋王手中,有重要的,还有一份会同时送往宫中,请天楚帝裁夺批阅。
这段日子,晋王府和御书房都相继收到了不少紧急军报。
北漠人在边疆沿线上和天楚的将士百姓起了好几次冲突,这些冲突大大小小都有。北疆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周边几国同天楚有了随时会打起来的迹象。
因为是冬日,赤丹残部也开始出现在边线活动。
晋王府一日之内连续收到了三封紧急军报,陈穆愉不得不进宫和天楚帝专门探讨这件事,自请立即回北疆镇守。
天楚帝赞扬了他的这份忠心和孝心,让他先回去将身体养好。
陈穆愉回府之后,命韩扬先回了北疆。
两日之后,晋王府和御书房再次收到了北疆的紧急军报,北漠几个商户在边线被劫,北漠以此为借口与天楚的将士发生了肢体冲突,北漠人蛮不讲理,这场冲突现在演变成了两边将士的冲突,两方动了一次手,双方都伤了人,北漠人则认为这就是天楚的错。
北疆几州的驻守将领都担心,北漠人会以此为由,和天楚开战,再加上赤丹人的骚扰,北疆多城已经开始戒严。
天楚帝看到这份军报后,让张德素将放大的北疆堪舆图找了出来,想着前两日陈穆愉对北疆局势的分析,对着图研究了半个时辰,眉心有了一道明显的痕迹。
前段日子,他交代了张德素一件事。
弄清楚德妃有孕一事,她本人是否真的不知情,她小产一事,是否又真的是意外。
天楚帝转头问了张德素此事的调查结果,听张德说回答,德妃之事,确属意外后,让张德素传召郭子林进宫。
他让郭子林就北疆近段日子送过来的军报,发表自己的看法。
郭子林给出的分析和陈穆愉所说差不多。
北疆局势,不容乐观。
北漠显然是有心挑起战争,两国的这场仗,随时可能再起。
赤丹人贼心不死,也有混水摸鱼和挑衅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