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种类,第一个解释人是瑞尼·瑞欧莫。1722年,他写了一本书:
解释了钢,熟铁和铸铁包含一定量的碳后会更卓越。工业革命在同一世纪开始,大规模的依赖于这种金属。
转炉炼钢法,是英国发明家贝塞麦,在1856年8月11日宣布发明这一技术,1857年申请了发明专利。
1864年,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创立了平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那么严格。
容量大,生产的品种多,所以不到20年,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
而一直到大跃进时期,大量的农村钢铁厂依旧采用的是平炉炼钢法。
对于鲁斌而言,只有大规模的煤铁供应不受限制,自己才有资格去实验平炉炼钢。
而只有钢材能够大规模供应后,才能解决后膛装火炮的气密性的问题。
鲁斌可不觉得用铸铁当炮闩会有啥好效果,前车之鉴就是佛郎机炮,又叫子母铳。
在明末的一段时间内,其实非常流行的佛郎机大炮。
因为那个时候海船的吨位普遍偏低,海上的战斗也以接舷战为主,佛郎机炮的高射速可以弥补威力的缺陷,对甲板的人员造成杀伤。
可佛郎机炮在这个时候几乎已经绝迹了,就是因为铸铁子铳的材料问题导致后膛装火炮膛压过低,威力比不过前膛炮。
虽然佛郎机炮有着装填方便射速快的优势,可随着战列舰吨位越造越大,船壳越来越厚,佛郎机炮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带英已经用海上炮战淘汰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接舷战,一款不能破防的佛郎机炮实在是鸡肋。
这就好比两个穿着防弹衣的人举枪对射,一个拿着冲锋枪狂扫,但是不能破防,另一个虽然装填缓慢,可手上拿的却是巴雷特……
……
———————————————
要说不遗憾那是骗人的,明明是正确的方向却由于各种限制导致自己不能装备。
可能当时带英皇家海军撤装阿姆斯特朗大炮,又恢复前膛炮,可是同样的无奈吧?
可鲁斌也没有啥好办法,自己对于材料学方面确实不太懂,哪怕现在自己不计成本的开发出钢制的后膛炮,也没有合适的刀头给火炮拉膛线。
还是得多绑架…咳,多聘请一些人才来试错才能攀升科技树,自己只能用未来的眼光来指引一个大概的方向。
“这门线膛炮……”
鲁斌有些头疼,如果说这门炮没有优势的话,那是扯淡。
虽然装填过慢,可射程和威力比起商船的普遍装备的6磅炮来说提高了一倍不止。
哪怕比起9磅炮也不遑多让了,可问题在于,大不了人家用9磅炮来对轰就是,反正帆船的冗余载重量很大。
别说9磅炮了,现在海军基本装备了长身管的12磅炮和24磅炮,连36磅的臼炮都搬到船上去了。
(臼炮,最早是16世纪末由苏格兰的凯龙铁工厂制造的,它是一种比榴弹炮更短,身管长约为口径的2~3倍)
“算了,这门炮就留在这儿做实验吧……”
鲁斌无奈的摇摇头,返回工厂,召集铁匠们。
“把膛线机先收起来吧,接下来大家就别操心膛线的事情了。”
鲁斌只得吩咐铁匠作坊里的众人结束这一次尝试,又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