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斌立即构思起这个想法,准备给约瑟芬的回信中提及:
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给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鲁斌有些迫不及待,一目十行地扫过信的内容,可约瑟芬夫人在信中的一个消息让鲁斌停了下来。
“鲁滨逊,你上次在信中提及的牛顿,他今年拿到了三一学院的奖学金,还被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萨克·巴罗教授的助手。”
我擦,奖学金必须有他的一份!牛顿这会儿还在为学院做杂务减免学费呢,虽然拿到了奖学金,可生活应该也不太宽裕。
而且鲁斌记得,1665年一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唯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
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其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
鲁斌暗自嘀咕:
“撬!物理、数学、天文的巨匠,快到碗里来……”
鲁斌立即提笔给约瑟芬夫人回信,信中全盘肯定她的意见,并且提出了奖学金的设想,当然,鲁斌指定的第一个人便是牛顿。
不过鲁斌强调,一切等到波义耳那边把自己的论文发表之后再行动。
这样顶着一个科学家的名号,总不会有人怀疑“鲁滨逊基金会”是骗子了吧……
唯一意外的是,波义耳屁股下的化学祖师爷的交椅得分一大半给自己坐了……
写完给约瑟芬的回信之后,鲁斌拆开最后一封信,额,凳子少了一半的波义耳的。
这次的信中,波义耳的语气和上一次完全不一样,上一次还有些不服气,可这一次的字里行间就两个字:
那就是佩服!
对于鲁斌直接把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图谱的形式描绘出来,波义耳赞叹鲁斌的论文是化学研究的灯塔和基石。
今后无论是化学家、药剂师、炼金术士,还是刚刚踏入这条路的学生,都要在鲁斌研究的基础之上规范自己的方向。
鲁斌看见这种吹捧简直神清气爽,心中暗自嘀咕:
“嘿嘿!那是当然了,没有初中理论化学,你给我直接学大学应用化学试试!”
不过好似现在就是这样,一帮没有理论基础的人,拿着各种试管坩埚一通猛干,妄图直接搞出能够应用的配方……
波义耳在信中表示,论文会第一时间发表在皇家科学院的期刊上,他推脱了第二作者的名号,而仅仅只是作为推荐人。
波义耳最后在信中又针对一些云里雾里的观点向鲁斌请教问题,鲁斌注意到,这一次他的用词是请教,而不是质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