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闻部变成了万金油后,李世民觉得自己对治国的理解有了变化,但又说不上来。
报社和建筑工程队的成立,以及新闻部的高收入回报,加上以后建筑工程队也是个很肥的部门,能收到的钱非常多,这令李二觉得自己在治国上的某些方面似乎存在缺陷,似乎是在商业方面的,但真的说不上来是什么。
古代并不注重非日常用品的生产交易,注重的商品交易基本只有柴米油盐,衣鞋农具。
大唐的社会情况没发展到后世高度工业化的程度,李世民能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多。
帝王都本能地认为钱很重要,但粮食更重要,因为粮食基本可以换所有东西。
主要还是很多时候粮食都不够吃。
历朝历代的君王最注重的始终是粮食和军队。
有充足的粮食,社会就相对安定。
有强悍的军队,就能震慑四方宵小,甚至还能攻打他国。
但有了土豆、玉米和番薯后,外加大唐原先的粮食,包括小麦和粟米,稻米等,大唐今后是不缺粮食的。
而且有了炼铁工艺后,兵器铠甲基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兵器和粮食都有了,百姓们还觉得他是个不错的皇帝,民心也有了,大唐还缺什么,他李世民还能做什么?
估计明年到后年就可以灭了突厥,至于其他打算,似乎除了攻打辽东高句丽,还没有什么别的头绪。
似乎玉太白已经帮他解决了历代君王最头疼的两个问题:粮食和军队。
接下来,他李世民治国的方向该往哪里走?
百姓吃饱喝足,军队强盛,武器造都造不完,大唐的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玉太白提到的修桥修路修河坝虽然是好主意,但似乎不够,远远不够,他李世民的野心不止这点。
想了想,李世民还是觉得得找几个重臣来商议一下。
长孙无忌到的最快,见到皇帝陛下一脸愁容,长孙无忌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可是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
李二摇了摇头,道:“不是,只是朕有些困惑。”
长孙无忌刚想问,房玄龄他们就到了。
李世民道:“都到了,朕有些话想说。”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恭几个重臣都摆出一副聆听的姿态。
“明年秋收,大唐的百姓应该都饿不着了,人口数量应该会慢慢增多。
有了炼铁厂,兵器也足够,灭了西突厥后,朕突然不知道后边该做些什么。”
李世民露出一副困惑的模样。
长孙无忌道:“可以在全国上下修建水泥路,修桥,修堤坝和水库。”
李世民点头,问道:“可还有?”
房玄龄道:“可以让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读书,让后世子弟人认识字。”
“这个可以!”李二点头,又问道:“还有吗?”
“灭了西突厥!”程咬金战意腾升。
李二又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
尉迟恭道:“灭了辽东高句丽?”
“不可!”不等李二反应,杜如晦就打断道,“杨广的教训大唐不能犯。”
李二看了一眼杜如晦,心道房玄龄果然会反对,这也能理解,李二倒也没说什么,而是继续道:“还有吗?”
众人突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长孙无忌道:“消除世家对朝廷的影响!”
“嗯!”李二点头,这事他们一直都在做。
李二又一脸希冀地看着他们。
这下这几个心腹重臣真的找不到方向了。
程咬金摸了摸头,道:“百姓吃饱饭足,又兵强马壮,民心所向,还追求个啥?”
众人都看了程咬金一眼,总觉得这话不太对劲,但话糙理不糙,皇帝的追求不就是这些吗?
突然,房玄龄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道:“陛下,臣以为粮食多了似乎有一个弊端。”
“什么弊端?”李二郑重地道。
房玄龄道:“陛下想想,一亩地保守可以产三千斤以上的土豆,寻常百姓一顿一般能吃不到一斤生米煮出的饭,一天不超过三斤。
意味着一家五口人一天最多也才吃十五斤米,意味着两亩土豆就能轻松养活一家五口的百姓,三亩土豆就搓搓有余了。”
程咬金道:“俺一顿能吃两斤!”
尉迟恭道:“俺一顿两斤二两!”
李二瞪了这俩饭桶二货一眼,这俩货就是故意的。
李二又看着房玄龄,示意他继续说。
房玄龄也没有理会那俩二货的意思,道:“意思就是粮食过多会造成浪费,或者土地会被荒废。”
长孙无忌道:“一个成年男丁会分有一百亩田地,即便一百亩有一半土地种粮食,一家五口怎么吃都吃不完,这确实是个问题。”
程咬金和尉迟恭这时候也听出来了问题。
如果一百亩地全部都种土豆,能收获至少三十万斤粮食。
尉迟恭道:“这还不简单,打仗呗,十万大军一顿就会耗掉十万斤粮食,一天一百亩的粮食就没了。”
李靖吐槽道:“不起战事你的兵就不用吃饭吗?”
尉迟恭突然哑巴了,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打不打他的兵都会吃饭。
只不多打仗多消耗一些。
程咬金道:“要不分一些给突厥,换他们的马匹和牛羊?”
李二点头,道:“这是个主意,但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