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十月初八,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耀大地的时候,刘长安、郑嫣然、筱筱和张澜这四位就已经来到了皇城。今天,是刘长安行冠礼的时间,这对于众人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
早晨的皇城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这天早朝过后,李世民、李渊、长孙皇后、李承乾等人移步至宗庙。
李世民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亲自主持李承乾、刘长安的冠礼。
按照礼制来说,他刘长安并不符合来宗庙行冠礼的条件、因为他本身不姓李也不是皇族。
但是在李世民的坚持下,刘长安依旧在宗庙完成了冠礼。
所谓的冠礼,是汉族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属于成年礼的一种。它象征着男子从青少年阶段过渡到成年阶段,具备了成年人的能力和责任。
在古代华夏,冠礼被视为成年的标志,意味着男子可以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并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礼记》中记载:“冠者礼之始也。”
在冠礼的过程中,加冠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任务通常由家族的长者或尊敬的长辈负责,他们会为男子戴上一顶象征成年和责任的帽子。而今天负责这个任务的就是李渊,这位大唐的太上皇。
加冠仪式共分为三次,每一次都象征着不同的寓意和期望。
第一次的加冠,是戴上缁布冠。这种冠是用黑麻布制成的,象征着质朴和尊重历史。目的是为了提醒冠者,要始终保持“尚质重古”的原则,不忘初心,坚守本真。
第二次加冠,是戴上皮弁冠。是为了提醒冠者,应该秉持“行三王之德”,即以古代的贤王为榜样,勤政恤民,关心民生,为民谋福祉。
第三次加冠,是戴上爵弁冠。爵弁冠又被称为雀弁冠,对于刘长安和李承乾它就相当于冕。爵弁冠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冠者,应该敬畏神明,敬事神明,为国家的前途和民众的生活着想。
冠礼完成之后,李承乾得字高明。
刘长安的字长安。
在所有的仪式进行完毕后,众人离开宗庙。
李世民在含香殿为众人准备了酒宴,席间李世民笑盈盈的看着刘长安问道:“长安,现在你已经行完冠礼!是不是从明天开始正式开始点卯?”
刘长安面对李世民的疑问,毫不犹豫地说道:“点卯吗?可以!但是陛下,长安觉得这个点卯好像没有必要在御史台一直坐班下去吧?”
“之前我就说过,要是让我一直在御史台坐班。就完全失去了我进入朝堂的意义,长安更愿意在民间多走走。长安更改愿意,变成陛下的眼睛、游走在各地。替陛下去看看,各地到底有没有正确执行朝堂的各种制度。”
“陛下赋予我御史中丞的重任,我深感荣幸。对于这个职位,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期待。我希望在御史台的工作中,能够按照我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刘长安,笑盈盈地说道:“改革?你小子不会将朕的御史台给改没了吧?”
刘长安站起来,他的双眼直视着李世民和李渊。
刘长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了他的发言。
刘长安用坚定而恭敬的语气说道:“陛下,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我认为大唐的御史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廷的公正和公平,但是其机构过于繁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稍微作停顿,刘长安继续说道:“在中书省和尚书省中,都有类似的机构存在。这些机构虽然各自有其特定的职责,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它们之间的职能重叠和冲突却无法避免。”
刘长安再次停顿,然后继续说道:“长安认为,这些重复的机构完全可以合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构的臃肿,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因为机构重叠而产生的诸多不利。”
“在合并之后的御史台,其职能并未发生任何改变。相反,这种整合可以给朝堂腾出更多的空间。长安方面认为,这些空出来的职位更加适合那些有学识的人进入朝堂。这样一来,朝堂的官员结构将更加合理,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刘长安说完之后,李世民则笑盈盈地说道:“好!你小子就大刀阔斧地去弄吧!朕还是真的想看看,你小子到底能够捣鼓出来什么样的新迹象!”
李渊微眯着眼睛,他转头看向张澜,笑盈盈的说道:“长安,你小子现在已经行过冠礼。按照礼制,你小子现在已经可以成亲了。但是老头子我想着,将丽质和嫣然再留一留!”
“老头子之前可是听你小子之前说过无数次,女子成亲最少也要到16吧?现在你15岁,嫣然13、丽质10,距离成亲的时间还有那么几年时间。”
“老头子认为,现在虽然你们都还没有真正到达成亲的时间。但是你们三人的婚事已经确定下来了,你小子现在好像已经快于改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