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这儿真是菜市场?我怎么觉得这儿更像杂货铺啊,他们在地上摆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连调羹、盘子煤油灯都拿出来了?”朱学兵看着这里的摊位有些稀奇,于是一边嘟噜一边游逛起来。
赵家驹在一位老人的摊位前蹲了下去。摊位上摆着做工粗糙的盘子、刀叉还有一些书籍。老人又干又瘦,满脸的褶皱,眼睛已经有些浑浊,粗布衬衣袖子外露出的双手黑且粗糙。
看到有人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老人赶忙招呼着,可惜他的话赵家驹听不懂。待看清楚面前的年轻人是一副东方人的面孔后,老人欣喜的反复念叨着“达瓦里氏!”
然后赶紧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黑色笔记本,小心的从封皮里层抽出一张相片颤颤巍巍的递给赵家驹。
赵家驹接过一看,居然是一张拍摄于国内一间工厂的照片。照片上有五个人,依稀能看出老人正是相片里站在中间的那位中年人。
“您去过华夏?”赵家驹问道,小五在一旁翻译。老人干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了好长一段话。
“是的,我去过。当年我是援建队伍中的一员,我是炼钢厂的工程师。在华夏待了五年,后来就撤回来了。很高兴能在这里再次见到华夏的同志,欢迎你们来到莫斯科。”小五翻译着。
“那您现在为什么要把这些家里的用具拿出来卖掉呢?”赵家驹问道。老人在听完小五的翻译后,沉默了一会儿后说了一段话。
“我的两个孩子去了阿富汗,一个永远留在了那里,还有一个虽然回来了,但已经断了双腿。我们得活下去。不得已只能变卖这些东西,才能买一些面粉和盐糖。”小五说道。
赵家驹觉得心情十分沉重,将照片还给老人后,从地上拿起了几本书。掏出口袋里的所有钱一把塞到了老人手中,然后转身就走。
“太多了,这些书不值这些钱。年轻人,我不能要你这么多钱。”老人试图将赵家驹喊回来。
小五冲老人说道:“这是一位来自华夏的年轻的达瓦里氏对您的敬意,感谢您当年对我们的帮助。现在轮到我帮助您了!祝您健康,再见!”
“家驹,你这儿拿的是什么啊?怎么跑这儿买书来了,你看得懂吗?”朱学兵一看赵家驹过来了赶紧上前瞅着他手里的书问道。
“你别管了,看不懂我留个念想不行啊?”赵家驹没好气的说道。“小五,他这是怎么了?吃枪药了?”朱学兵冲后面跟过来的小五问道。
小五简单的把刚才的情况说了,朱学兵也傻了,他也没想到这里现在居然是这种情况。憋了半天来了句“这特么算怎么回事儿啊?”
二人跟上赵家驹后,小五劝道:“家驹,这个情况不是特例。在莫斯科,这种人很多,多到你根本就帮不过来。刚来的时候我跟你一样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但都过去这么久了压根儿就没有任何的好转。”
看家驹心情不佳,小五就打算离开。三人穿过来时的路,来到教堂旁的小巷时小五突然说道:“家驹,我们好像被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