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第一天的原因?
第一天,大家还带着“苏神滤镜”,看在苏远的面子上,所以没有给差评?
不过他还是不乐观。
因为喝多电影其实第一天的时候,只要电影不是差到爆,口碑都会偏好。
随着上映时间一天接一天,后期的时候,才会开始被观众评价。
这是因为,第一是电影方控评了,第二是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第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评价。
当他们看到关于电影的好评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观感是不是错误的?
是不是自己没看懂电影?
于是就盲目跟个风叫好,其实说到底自己根本说不出电影哪里好……
苏远也就看了一点关于《我和我的祖国》的新闻,然后就赶去杨老家拜年了。
杨童老爷子住的地方,是在一处老大院里。
苏远过来的时候,甚至还有好几个警备员盘查。
好家伙,这就是老爷子的分量。
苏远当然不是第一次来老爷子家,之前就已经来过很多次,基本上只要是他来京都一次,都会来老爷子这边拜访一次。
就算他不来,老爷子只要知道他来京都,也会第一时间跟他发出邀请。
于是一来二去,他跟杨童老爷子一家人也都是熟人了。
老爷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个个都是国之栋梁,都是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儿女其实平时都很忙,平时杨童老爷子在家,也是跟着老伴生活。
但其实杨童老爷子也不是经常闲着,他平时也有很多事情要忙。
这不是,虽然不用上战场了,虽然挂了电视电影局文化管理的闲职,但他可没把这个是闲职来当,而是真心实意做了起来。
这一点苏远是非常佩服杨童老爷子的。
明明国家的意思是让他好好休息,好好养老,但他却把每一件事情当做是重要的任务来做。
像近期的献礼片,像《长津湖》,正是他的规划,试图让混乱不堪的娱乐圈多一点正当风气!
事实上老爷子也做到了,他的的确确是让娱乐圈里多了一股爱国风气,而不是哈韩,哈美,哈日的那种不良风气。
老样子一把年纪了还这样付出,还这样尽心尽力,可想而知当年在战场上冲锋杀敌的时候,一定也是个英勇的好汉!
其实苏远曾经无意中看到过老爷子身上的“功勋”。
杨童老爷子平时一直是带着一顶帽子的。
又一次苏远去老爷子家做客的时候,正好难得看到老爷子脱下帽子一次,然后他就注意到老爷子秃顶的右边脑袋上,有一个坑,总之是不均匀,上边还有缝针过的痕迹。
苏远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肯定是当年在战场上受的伤,但是不确定是什么伤。
然后就去找老爷子的警卫员问,一问,当场被震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