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打的这个太极拳行云流水,真是赏心又悦目,还有力量感!”秦仲殊的贴身内侍恭维又真诚的话响起来。
太阳升起的时候,秦伯胤已经打完了三遍太极拳,他接过内侍递来的棉巾擦了擦汗。
“嗯,还是比父皇差了那么一点!”秦伯胤不在意的说道。
因为体弱的关系,他算是一直被娇养着。比较剧烈的运动不能做,只能简单的慢跑,散步。
看到父皇年届五十还依然骨健筋强的体魄,他不是不羡慕。三弟那结实的双腿,纠结的臂膀,强劲有力的肌肉,他不是不眼馋。可自己身体储备的力量就那些,一旦用力过猛,就跟生了场大病一般。
难道他不是倔强的,难道他是个怕吃苦,没有毅力的男人吗?可身子不争气……偷偷摸摸的练习,不得法,强撑了六七天,结果内脏负累不了强度运动,供血不及时,自己足足调养了一个月才恢复正常。
哎,身体条件放在那里,想要急着改变是不可能的。
一个月前,三弟仲殊送来了这套“太极拳”,说是他练过一段时间,感觉这套拳法特别适合他练习。还嘱咐说让母后也跟着一起练习。
这是一种放松和慢练的运动方式,它与传统武术的最大区别:它不追求力量和速度,它追求的是动作的规范性。
景皇练习过,又与秦仲殊的师父叶云燕再三商讨印证,觉得太极拳集颐养性情、强健身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觉得大儿子秦伯胤用它来锻炼身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开始,秦伯胤比较排斥以强健他的身体为期待的所有运动。这样的破败身子,练什么都没有用,何必抱着希望去做,然后,再失望。
是他的母后,要求秦伯胤练会了,再来教她。因为目前只有父皇与三弟的师父会太极拳。父皇忙,没时间教她…。三弟的师父又不好频繁出入后宫。秦伯胤怎么不明白母亲的用意,他无法拒绝母亲哀求的眼神…
没想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下来,练着,练着,竟练出了感觉来。
父皇与叶师父打起太极拳来,整套拳滔滔不绝,浑然一气。只见伸屈起落之式,犹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
哪里像自己,一招接一式,有着明显的断续凹凸之迹……
叶师父说,太极的基本功要练扎实了,不能着急。先摸透了套路中的劲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叶师父说:“腰裆膝,是源动机……”
一招一式真正体现出太极拳的轻灵圆活时,套路打起来才有感觉。
而且秦伯胤自己也体会到,练太极拳时,他思想会高度集中,没有杂念。因为不专心,他就忘记下一步怎么走……
慢慢的养成了习惯,只要站在练习场,太极拳一起势,他脑中的杂念就无影无踪,专注在每招每式上。。。自然而然心绪宁静。
渐渐地,呼吸也能配合动作,做到呼吸自然。
现在,他已经掌握了太极拳的部分要领:重心在腰轴。自始至终,贯以腰为轴,主宰于腰。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转换要缓慢渐变,此虚一分,彼实一分。虚实分清,虚脚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在涌泉。……
现在一套拳打下来,精神充沛,身体松柔轻灵,对身体大有裨益。
叶师父说:此拳法:柔非散柔,柔中有厚重;刚非僵硬,刚中有柔韧。要行柔存活,养精蓄气,多涵养,多引化,少攻击特征少发放,以达到气血畅通,强筋壮骨,精神愉悦,延年益寿的目的。
初时,母后练习太极拳,忽视要领,练了很长时间仍松柔不好,身体僵硬,动作拘谨不连贯,像演木偶戏。
现在,母后也说,她感觉腰腿柔和灵活了不少…
太极拳的显着特色是:松软、轻灵,飘逸,柔顺,圆融,通透等运动形态的集中反应。
肢体动作上下相随,左右相系,前后相应,内外相合,协调联动,从而达到上泉“杨柳摆枝”,下身“芦苇荡荡”,全身“柔似绳蛇”,整体悠扬荡动,节节贯穿,行云流水,顺其自然,飘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