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深渊,今夜之浅谈。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伐魏大计,正在这方看似不够宽敞的御书房之中,逐渐慢慢的被定性。
楚风对王寅寄去厚望,微笑道:“只要搞定你的那位师兄,魏国的死期也许就到了。”
楚韩若彻底联手,百万魏武卒注定会成为尸山跟血海。
王寅旋即拱手答道:“臣尽力而为,但愿师兄能够将眼光看向长远。”
聊完伐魏的事宜后,时间也确实不早了。
楚风便拿起案牍上的一封信,他默默的说。
“梁世泽死得确实有些可惜,和珅你跟蔡京明天就替朕亲自跑一趟吧。”
随后便话锋一转,“另外,即刻书信去往淮西,让安禄山依法依规治理抓住的那两个偷马贼。”
来俊臣见此,立即劝说起来。
“陛下,如果真按法规来办,恐怕会有人不服气,相信和珅与蔡京也无法去跟梁大人交代。”
他陡然继续说道:“此事经过,我等已经大致知晓,依臣之见,应当将两个贼子当众诛杀,以儆效尤。”
“如此一来,方可安抚悲伤逆流之现象,避免朝廷局势动荡不安。”
作为刑部尚书,他居然开口劝楚风不要按法规办事。
眼看陛下的眼神有些不对劲,严嵩随即附和道。
“启禀陛下,这个案子比较复杂应当区别对待,此次偷马贼倘若不杀,则必定无法平息百官们的怒火。”
一时间,除去王寅之外,其余人竟都相继跪伏了下来。
他们作为梁先觉的同僚,这次要是不帮着说话,以后还有何脸面同朝相见?
对方死的可是儿子,且还是唯一的独子!
这种情况下不对偷马贼进行最为严厉的惩处,明日早朝的局面可想而知。
楚风闻言,顿时揉了揉脸颊,他感觉很累。
旋即便挥手道:“诸位先回去吧,朕等天亮。”
有些事情的决定很好做,有些却很难。
法理秩序的建成非一日之功,这是朝廷花了海量心血才达到的成就。
按信上所表述的现实情况而言,真以杀人罪论处,未免就太过了。
因为荒北兄弟并不清楚他们偷马以后,会造成梁世泽的不治身亡。
从主观上来看,两人其实并无杀人的意愿,这一点得承认。
既然如此,那么以杀人来定罪,就明显不妥。
问题是出在,这次死的并非是普通人,乃御史中丞的公子!
况且这档子事,又恰恰发生于世家子弟全面入伍的风口浪尖。
楚风很是头疼,法理之外还有情理存在。
此刻数位尚书大人的态度亦可看出,真要按照偷盗罪判刑,中枢怕是要地震。
听见楚风让大家先回去,众人遂起身拜别。
反正该说的都说完,相信陛下最后会拿出一个稳妥的决定来。
等到所有人都走后,楚风对着黑暗处发出了询问。
“影一,你说朕该如何去做,才好呢?”
暗中有气息一阵翻滚,黑袍人快速走出角落。
“陛下无需烦恼,大人们刚才所言,已经代表满朝文武的态度。”
态度啊,从来都很重要,不容忽视。
翌日,清晨。
满朝文武心思各异的走在游龙道之上,相互间的话语仿佛都少了许多。
楚风早早的便在宽阔处等待着,这是他为数不多的第二次比臣子们来得迅速。
平时可都是群臣恭候着,等着他到来呢。
为了两个偷马贼子,他竟然一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