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支书和村长的明确支持,围绕评星制的质疑和调侃迅速消失。
李双雷决定先在村公所附近的上毛一组进行试点。
上毛一组共有二十九户,李双雷和几名村干部到组里召开户主会,详细说了评星制的具体做法,还有目的和意义。
“外面的人说,我们上毛村很落后,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外面的姑娘都不愿嫁到我们村,本村的姑娘也都想办法嫁到外面去。
我们上毛村真的这么差火吗?当然不是。
大家看看,我们种的那几百亩天冬,在别的村子能长得那么好吗,答案是不能!
所以说,并不是我们村有多么差火,而是之前没有找对路子。”
李双雷一番开场白,赢得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双雷,你就直接说我们怎么做吧,我们照做便是了!”
村民们纷纷表态。
说实在话,谁不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谁不想结束走出村子,就被别人戳脊梁骨的历史: 喏,这屌样就是上毛村那旮旯的。
评星制的核心,是将村民的日常行为分作十个类别,比如,环境卫生、尊老爱幼、互相帮助、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发家致富等等,哪一家在某方面符合条件,即由评星小组在该户门口的“评星榜”上放上相应的星。
在一定时间内,对各户的得星情况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由村里予以“红榜”表彰。
在条件允许时,村里进行一定奖励。
评星小组由组里的组长、党员和威信较好的人组成。
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抱着嘻嘻哈哈玩儿的心态,没有特别认真。
但是没过多久,大家似乎是突然之间发现,邻居门口的“评星榜”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颗星,没多久又多了一颗星。
而自家的门口还是空空如也。
这就有点尴尬。
于是,不得不想点办法。反正收拾收拾自家的屋子,打扫一下卫生,或者帮忙别人收一下谷子等等,又不是什么难事。
别人干得了,我也干得了!
这不,我家的门口也终于有星了!
这样一来,整个上毛一组,很快就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
家家户户干净卫生了,婆媳关系融洽了,没人再去赌博了,路边的水沟不通,很快就有人去修好了……
精神风貌的改变,也促进了生产和经济。
地里种不了其他东西,大家就通过多种途径去挣钱。
有的人砍竹子,编织箩筐、菜篮子和鸡笼等等,拿到镇上去卖;有的到山上挖草药去卖;有的去学习泥水工,木匠;有的挑着一个箩筐走村串户,收买鸡毛鸭毛鹅毛鸡肾皮牙膏壳旧书报烂胶鞋底……
虽说多数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总比天天在巷口摆龙门阵,等着天上掉馅饼要强。
其他小组的村民看着眼馋。
于是就来找支书村长。
“这个评星制,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村搞啊?”村民说的村,其实是小组,就是以前的生产队。
“这事是李双雷同志制定的方案,得一步步来,你们莫急嘛。”支书徐兆初耐心解释。
可是,大家眼看着上毛一组搞得那么好,能不急吗?
一时间,李双雷的BB机响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