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猜到昭王和南山新皇起了龃龉,有可能要闹矛盾,要打仗,普通的贫民百姓还是希望远离是非之地。
南山地大物博,比昭王封地大了近十倍。
而且昭王获得封地不过五六年,百姓们还是更信任皇室,认为南山国力强大,昭王打仗很有可能会败。
这才有数量超出昭王想象的民众离开封地,投靠中原。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多百姓已经离境。他也出了一些政策使绊子,让要离开的百姓很难转手当地的不动产。
你要走,那你就空着手走呀!
把祖上的基业全都留下。
别说,这样还真的留下了不少人。
但还是有胆小怕打仗的,有本事的,或是在封地过的不好的,哪怕舍弃一些家产也要跑。
这个政策一出,人们开始了种种对于皇室与昭王谈判的揣摩。
但两个月过去了,热度早就下降了。
“最新的消息,是南山国可能要出捐官的政策。”
“这是圣上最近和大臣们激烈讨论的一项事宜。”
此话一出,下面议论纷纷,询问不断。
捐官,就是拿钱或是粮,合法买官。意味着只要是有钱,就可以搞个一官半爵玩玩。
本来士农工商,商人虽然还算富裕,却地位低下。此政一出,商人也可以当官,直接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更具体的事宜,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诸位可以等上一个月,不出一个月,就会有官府确切的文书下来。”
现场一片哗然,就连二楼雅座和三楼包厢里,也有不少人探出头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讨论。
能来这茶楼的,就没有太穷的。多的不敢说,能拿出几百两几千两的流动资金的人还是很多的。
虽然不知道具体有什么要求,当了官又有什么好处,但这个消息还是非常令人振奋。
颜辛函看着议论纷纷的人群,自己倒没有太过激动。
连户口都没解决的她,还顾不上考虑买官的事。
不过她倒是有些忧国忧民了,既然有捐官这种消息,就说明国家穷了。
要么是国库空虚,要么是即将有大的消耗。
最大消耗的,除了各种天灾,无疑就是战争了。
所以现在的太平日子,也许过不久就到头了。
但既然连确切消息都还没下来,古代干啥事节奏都很慢。
首先打仗之前就得各种扯皮,做各种准备,还得大臣商议政策,不拉不拉。
确定了政策,一通上传下达,又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层层确认出通告也要时间。
要不说书人也不会让大家等一个月。
等一个月,在颜辛函看来还挺久的;但对于古人的节奏来说,那就是十分紧急的新闻了。
此外,在政策确定之后,传播到民众皆知的程度,再执行一番,还要花费时日。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真的要打仗,筹钱筹粮召集军队,军队行进到地方还得十天半个月。
所以,对于颜辛函来说,现在还没到最紧急的时候,估摸着起码还有两个月的缓。这是最坏的打算。
要是双方打仗的决心不够,谈个一年半载都有可能,到时候为了避免打仗割地赔款,搜刮民脂民膏,都是后话了。
除了对当下时局的感慨,颜辛函对当今的小皇帝(其实也不小了,20来岁刚登基)也有些看法,感觉这些政策,不是很靠谱。
“人口入户政策,虽然损害了昭王的利益,算是给了一个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