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是逻辑连续的存在,中间无数次去翻其他书,再回来读需要花心力重新找到逻辑,实在有些浪费时间。”
司徒谨不以为然,但也稍微产生了点兴趣。
“那你认为,书当如何读?”
他看向颜仲文,眼神犀利。
“针对文法、理解类的困惑,若是有人在旁直接解答,不破坏连贯性,又能及时解决困惑,当然最好。”
颜仲文认真回答。
“但若是其他困惑,尤其是那些还需翻阅其他书籍找答案的。不如将问题放在一旁,先将书整体读完再做考虑。”
“有些问题,会在读到该书后面的时候,迎刃而解。”
“有些问题,会在读完整本书之后,重新思考,便可有所领悟。”
“还有些问题,只是细枝末节,并非核心。便不必庸人自扰,一定要探个究竟。”
颜仲文补充说道。
“但有些书实在好,不解之处让人有所触动,久久回顾。那便不是翻阅一两本书便可解答,需要更久的学习和探索。”
“只需将此类问题,在脑海中积累下来。日后求学,便以此为章法。一年、两年、十年,不断充盈问题的答案。”
一旁的许阿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感觉受益匪浅,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大家都是,遇到不明白的,就去翻阅其他书籍。
司徒谨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但他还是提出自己的质疑。
“你说的倒是不假,但这些问题积累多了,恐怕就被遗忘了。哪有人还会记得那么清楚?”
“遗忘,便是放过。”
颜仲文能理解司徒谨所说,自己的记性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他不光问题能记清楚,只要他想,整本书都能一字不落的记下。
但别人就不行了。
“如果脑子记不住,那就用纸笔。记下问题和自己困惑的点,但要记得少而精。”
“少而精?”司徒谨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
他的学生通常喜欢抄录古书中的精彩片段,倒是没人会觉得不懂的地方更值得记下。
“那你告诉我,读这本书,你可有什么困惑?”
司徒谨指着那本《证道通鉴》问。
“别告诉我你没有困惑,这本书可不是一般人写的。”
司徒谨补充说道。
“这本书启迪深思,值得回味。我自然不会没有困惑。”
颜仲文坦诚回答。
“我有三处大的困惑,五处小的困惑,当然,那些细枝末节的不算。这些困惑,我已尽数记下。留待后续探究。”
“哦?”
司徒谨越发有兴致。
“你跟我说说,你的困惑分别是什么?”
“这第一处困惑。。。。。。”
颜仲文开始说自己的困惑,和司徒谨两人有来有回地交流起来。
一开始是司徒谨听到颜仲文的困惑,很有交流的兴致,后来颜仲文也越发兴致盎然。
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颜仲文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和角度,让司徒谨大呼“好”、“妙”。
在司徒谨看来,颜仲文虽然明显读过的书不算多,但才思敏捷,举一反三。
提的问题,比刚刚那些自以为刁钻的老学究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