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礼节性的问候后,一行人步入会议室。室内众人齐齐起立,掌声雷动,以最热烈的欢迎礼待李奥。
“多谢诸位,让你们久等了。想必大家在来之前已经看过我不少资料,行事风格独特,不必拘礼。今日来访,只为解决问题。”何依霖推着轮椅,让李奥稳坐于长桌旁,靠近主位。
李奥的直率令在场众人惊叹,与之前深控团队冗长的铺垫和社交礼仪截然不同。
“那,王薇,你先讲。”李建国入座,对李奥的雷厉风行赞许有加。
“现在马斯克的发射能力占全球有效载荷90%以上,而且如果过星链成功的话,占99%,我们现在的差距就在运力上。马斯克通过对商业航天的理解,将这块作为新制生产力,尤其是回收能力,这就会导致我们越追越远。”
“马斯克的SpaceX在一级火箭回收上确实有突破,他们的Mk3着陆腿和热防护系统,使得重复使用成为可能。但这背后,是他们对轻量化材料的极致追求,比如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这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火箭的自重。”一位研究员补充道,
王博士,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研究的科学家,也补充道:“不仅如此,他们的一级火箭Merlin发动机采用了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回收的可行性。但我们的YF系列发动机也不容小觑,尤其是YF-100和YF-115,采用的是氧煤油推进剂,虽然在可回收性上稍逊一筹,但在推力和经济性上有着独特优势。”
赵主任,负责国家航天政策制定的高层之一,沉思片刻后发言:“技术对比是一方面,但战略意义更为重要。SpaceX的Starlink计划,通过大量低轨卫星构建全球互联网,这不仅是商业上的革新,更触及到了太空资源的控制权。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和高分遥感星座,虽然在定位和观测上有卓越表现,但在太空信息网络的构建上,还需要加快步伐。”
会议室的气氛愈发凝重,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国家间太空战略的较量。
张工程师,专注于航天器轨道设计的专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马斯克的火箭回收,确实提高了发射成本的经济性,但我们的长征系列火箭,通过优化设计和大规模生产,成本控制上也有了显着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保证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
李奥在飞机上,已经浏览了部分文件。SpaceX在火箭技术上展现了显着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猎鹰9号火箭的一级助推器能够垂直着陆并重复使用,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此外,SpaceX正在开发的星舰(Starship)火箭,旨在实现更大规模的载荷和完全可重复使用,以支持未来的火星殖民和深空探索任务。
只是在贾维斯看来,马斯克的计划从现有的材料和科技水平来说,还差点远呢,不然他们停留在外太空那两个人怎么没能接回来?报价是一方面,更大一方面说明其科技能力的有限,仍然需要靠大量资源去做铺垫。
“我相信,深控那边已经给过一些回答了,他们应该说的是,马斯克会讲故事,从来没有说过马斯克单发火箭运力强,而是他每一年所打上去的运力总和,就是你们说的有效载荷的总和多,换个思路说就是太空的卫星我们互相打,那么补充卫星的速度它会是我们的九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