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理论,名字叫做“无用记忆抹除”。大致的意思就是人类的记忆几乎每时每刻保持着被动地抹除,因为在正常生活中大部分接受到的视觉听觉等信息都是无用的。一日三餐的饭菜、走在路上看到的行人面孔、电视机里播放的广告电话……在你看到,听到,用什么感官接受到这些信息时,你的大脑就已经在为你过滤着这些信息是否有作用,无用记忆都如烈日下的湿润水渍,不留痕迹,你不会意识到这些记忆曾极其短暂存在于你的大脑,也不会意识到这些记忆离去。
这是通常的情况,而第二种情况,是水渍留下了痕迹。
这部分记忆同样被过滤,同样短暂存在,同样离去。但不同的是,这些记忆留下了“印痕”。印痕不会记录每次经历中的细节,但却能不太完美地为你重构过去。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不记得两周前的周日吃了什么,但你大致记得桌上是一肉一菜,还记得自己吃了一碗米饭。这就是印痕为你带来的重构。
我说过,我很熟悉刘国栋家的布置,但这熟悉的程度仅限对于家中环境布置。我可以和你说出他家的沙发是什么颜色的,刘国栋房间的各件家具怎么布置,但是我绝对说不出在厨房里的调料台上从左往右数的第三瓶调料是什么东西。即使我走入过厨房,印痕不足以让我完美重构厨房的布置。
但在那一刹那,我记忆“沸腾”起来的一刹那,我感觉到自己的印痕被复原了。水渍变成了清澈明净的一滩水,我可以从每个角度去看这一滩水。
这滩水,是刘国栋的房间布局。如果那一刹那能延长,我可以准确地说出床头板上堆着的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都是什么书,说出地板上一共有几块瓷砖。
对一个具体空间了如指掌,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有一种掌握全局的畅快。
但在细想之下,这是绝对恐怖的一件事。
人类目前没有主动遗忘记忆的能力。你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响亮地喊出每个同班小孩子的名字,但随着你的年龄增长,大脑每日为你过滤记忆注意到了这部分记忆,并判断它们不再有用,将它们抹去,只留下印痕以作百万分之一都未必可能的备用。
而在刘国栋嘴中,他说他记得一百四十九天以来一日三餐都吃过什么东西。
大脑没有为他抹去无用记忆。
在那时候还仅仅只是记得关于食物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有更多的记忆将占据着他的大脑,有更多的印痕将会恢复。巨量的,详细的信息将会为刘国栋的大脑带来难以想象的负荷,甚至思考能力也将被侵蚀,那就近乎是另一种“植物人”。
我的脑子不停地转动,不断地作出猜想,最终没有告诉刘国栋。这只会带来更多顾虑,我担心会打击到他,而我也同样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我是对的,仅仅是那一刹那的印痕恢复,我的记忆力马上了恢复正常,烈日又将一滩滩水晒干。
我们二人沉默着度过了那半小时,直到敲门声响起,老板来拆门。
从市场老板进门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看着他。在确定以及认知异常的半小时内我把刘国栋家逛了一遍,暂时确定只有门让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老板的样子没有变化。他保持着一个服务者的礼貌态度跟着我们走进房间,蹲在门前,放下工具箱,掏出螺丝刀等工具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