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元年腊月十九,阴,微风,宜下葬。
卯时初,天还未大亮,地坛英烈祠外就响起了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
如咽,如泣,如天地在悲鸣。
大明皇朝天子朱由校开始吊唁满堂英魂。
而后,众阁臣,六部九卿,各军队代表,依次吊唁。
而陆陆续续从安定门出来的百姓,
自发的在通往天寿山的道路两旁,设置了两排无边无际的香案。
卯时中,长长的送葬队伍开始启动。
朱由校委托兵部尚书黄嘉善主持了这次国葬。
战王朱由检代表皇室送葬。
朱由校给予了这次葬礼最大的规格礼仪。
把陵园选在了皇陵入口前的神道西侧 。
这几天来,他是用了所有的方式,来表达出他对军队的重视。
他也是通过这几天的安排,要改变军人在大明人心中的地位。
军人,从此将告别低贱、穷困的形象。
逐步的要让人们把参军当兵,当做一件高尚、光荣的事情。
要让所有的军人内心有一种自豪感。
从而增加部队的凝聚力、服从力、行动力。
他这几天针对战亡将士所做的一切,
其实就是让活着的人看的。
也在是,为他将要进行的部队整改做准备。
之所以没有在昨天为那些立功将士进行封赏,
他也是出于即将施行的军衔、军职制度做考虑。
新的军队,绝不能再成为哪个将领的私兵。
送葬队伍走了以后,朱由校和众大臣匆匆回宫。
辽东的战事是结束了,但辽东急需处理的事情还多着呢。
等文武官员站定,朱由校没用那些繁文琐节,直接开干
“传刘鸿训上朝。”
“臣刘鸿训叩见吾皇万岁。”
刘鸿训老老实实的给他的新皇上见了大礼。
至于在辽东挨打的事,他提都没脸提。
当然,也是不敢提。
那次挨打,不仅让他断了两根肋骨,还差点让他成了一个太监。
也幸而这件事情是发生在辽阳西门大战之前。
要是发生在辽阳大战之后自己再说那些混球话,
即便是不被悲愤的辽东将士个给撕吃了,也得被砍了脑袋。
即便是如此,他在辽阳城也成了鸡嫌狗厌般的存在。
就连整个使节团队也被他牵连,受了不少白眼。
要不是陈王廷顾念旧情,给了他们一些照顾,
他们这些人怕是会被生生饿死在辽东。
今天如果在金殿上再提及那件事情,
他害怕只要一离开皇上的视线,
就会被外面值勤的军将给打成了死太监。
而且这一段回国的所见所闻,也让他受到了不下的触动。
那堆积如山的建奴人头,那数万的俘虏,
都证明人家辽东的官员将士没有冒领军功。
他都要把钱谦益那些人给恨死了。
要不是他们的胡言乱语,自己也不会挨这顿打,丢那么大的人。
朱由校当然知道刘鸿训挨揍的事情。
他只有一字的评语:活该!
但他见刘鸿训没有告状的意思,也视乎有所悔改,
就也没再提那件事情。
毕竟无论是什么原因,官吏殴打朝廷的使臣是触犯法律的。
要是摆上了明面,谁都得不了好。
就这样糊糊涂涂的过去正好。
虽然刘鸿训出使朝鲜没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