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就明帝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已经和张珊讨论了许多次。
大明帝国已经不需要像后世那样,
靠牺牲、和压榨农民的利益去积累原始的发展资本。
所以,他不计划让农民辛苦了一辈子,
最后老了却无依无靠,还要继续参加劳动才能养活自己。
他不计划分什么工农业户口,直接施行城乡一体化。
所有帝国公民只有劳动性质的不同,没有身份之间的差异。
每家每户分地耕种的形式,
不但效率太低,会造成农业器具的重复购买,浪费大量的资源,
还会使劳动力得不到最大的解放,让过多青壮不得不困在田地上。
而施行规模化农牧场的经营,
随着以后重型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
就能抽调出更多的人去做其他事情。
未来的国土会越来越多,大明的人口增长需要时间。
朱由校不得不想办法,挖掘出人们的最大潜力。
“陛下,那这每人的粮食定额,以多少为基准合适?”
这陛下好像对啥都清楚明白,
毕自严就不想自己费脑筋了。
干脆就直接问了出来。
“以每人每天一斤半的米面为基准调幅。
再此基础上,饭量确实大的,参加重体力劳动的,
以及士兵,均可在此基础上增加配量。
不过除了士兵以外,这只是允许购买的量,他们还必须拿钱来买。”
“陛下,先不说买不买的,
那婴儿和老人的饭量比成年人都小,也要按此基准定额?”
“不错,老人和婴儿确实用不了那么多的粮食。
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有营养的东西。
这些多出的配额,可以让他们换取一下肉蛋,补充一下营养。
并且,八岁以下的孩童、婴儿,六十岁以上老人的配额,
都只用半价就可以买到。”
“陛下此举 ,是为了鼓励生育和赡养老人?”
“不错。
大明的现有人口,远远不够大明的扩展所用。
所以必须用政策来刺激人口的增长。
对于赡养老人就更别说了。
我们不能只在道德上予以要求,更要在政策上予以鼓励。”
朱由校推掉了其他事情,和毕自严谈论了整整一下午。
自己的这些施政理念,都要听过毕自严去施行。
所以他就必须让毕自严和自己统一思想。
大明想要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只是靠武力强大起来,没有正确、合理的国家制度跟进,是不会长久的。
所以让朱由校最费脑筋的不是大明能够占有多大的领域。
而是大明应该施行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够永远屹立不败。
既不能失去皇权对国家的控制,又不能让皇权过多影响民间资本的自然运作。
还不能为了工商业的发展损害农业的利益。
更不能让土地、粮食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被资本所控制。
这一切,都要兼顾到国体之内。
而他后世知道的那些社会制度,都不适用于现在大明的国情。
所以他想慢慢探索出一个皇权之下最合理的发展道路。
在火车的试运行让京城的人震撼了一次后,
八一的大阅兵让百姓又一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万众如一的正步,三段式的劈枪,雄壮豪迈的队伍,络绎不绝的炮车,
这些都让所有的大明人如梦如幻。
只是转眼的时间,大明就有了如此的军队了?
朱由校和统帅部一众大帅、政府要员,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着一个个方块队伍整齐的走过城楼的时候。
他们的心里都涌起了无边的自豪。
当十八个热气球在天安门上空飘过,
当火车明着汽笛轰隆隆的在天安门前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