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习对吴霜的态度,尤其是收下五万灵石之后,格外热情。
这事还得从关中书院揭不开锅说起。
吴霜初次来到关中书院,见进出书院的弟子们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
打听之后,才知道朝廷停发了书院专款,全数用于修建金凤殿,夫子也非闭关,而是前往三司府衙追索拨款。
可怜他一大把年纪,还要为“钱款”奔波。
满朝文武纷纷上书,恳求西太后重新划拨款项。
首宰当堂批复:“朝廷替你们想了个办法,尔等皆是书院门徒,每人拿出半年俸禄资助书院,以尽反哺之恩!”
最可气的是,这半年俸禄被层层盘剥,最终又用来修建金凤殿。
从此之后,没人再敢上表言奏。
朝廷昏聩至此,众人罢朝。
首宰一手遮天,西太后正好落个清闲……
夫子奔走两月,非但没拿回半块灵石,反倒被气的急火攻心,身心俱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吴霜前脚解决了吃饭问题。
后脚周教习像抓了根救命稻草,又来商议采购笔墨纸砚事宜。
吴霜大手一挥,不过九百多灵石,当场就给了。
不出半日,吴霜居住的陋室,排起了长队。
吴霜索性在门口挂了两块一长一方的木牌,上书“贝户”二字。
见者无人知其意。
夜间,吴霜自藏书楼回来,便闷闷不乐。
藏书楼年久失修,上楼的台阶都被踩坏,楼里藏书虽然丰富,但空气里弥漫着破败的霉味,学子们需要蒙上口鼻,才能读书。
吴霜看的心酸,于是,动起了重修书楼的打算。
门外,伫立一老者,看着吴霜门口的木牌,轻声叹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书院竟行乞于学子,真是斯文扫地啊!”
这前一句讥讽西太后专权,后一句道出书院悲凉破败,吴霜听来,格外凄冷,忙推门去迎。
老者低首摇头,缓缓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吴霜感慨万千。
忍不住道:“败国报慈恩,闻雷泣墓迟!若书院耻于自救而败落,则九州痛失脊梁,终将亡于外掳!”
老者听毕,徐徐转身。
他听得懂,兴武帝愚孝败国,不敢忤逆西太后,处处言听计从;可是西太后贪图享乐,欲壑难填。
兴武帝经常住在父亲陵园,听见雷声则跪在父亲墓前哭泣。
书院败落之后,用不了多久,天下再无读书人,谁又能守得住这九州之地?
老者捋了捋长须,轻轻的点了点头,拱手道:“公子饱学之士,为何不用那些捐赠的钱财买个功名?”
吴霜淡然笑道:“功名于我如浮云,天下人的九州当由天下人护佑。夫子和书院就是教化九州,护佑九州最坚固的磐石!”
老者不由得朝吴霜走来,指着门上木牌道:“公子这玩笑开的,令老夫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