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四人早早就起床,准备用单人十几年的手速去抢购东西。
每人身上都背了个背篓,包里揣了钱。
约好到了地方分开行动,见啥买啥,以填饱肚子为原则!以蝗虫过境为榜样。
收拾妥当,四人就像那准备上战场的战士一般雄赳赳地出了门。
然后四人跟大姑娘小媳妇一般,龟缩在板车一角,顶着车上大妈们隐晦而又光明正大的眼神一路前行。
村里人都听说了宋老师家来亲戚了,只是因为时间还短,他们干活的地方又偏。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没见过的。
“小伙子多大啦?”
“娶媳妇没有啊?”
“你们跟宋老师什么关系啊?”
“家里几口人?”
“兄弟姐妹几个啊?”
“父母都是做什么的?”
“来我们村里干什么的呀?”
村里的婶子们热情地跟他们聊天。
还有几个只会说方言的婶子也热情地加入其中。
因为大家语速太快,声音太嘈杂,又没有人在一旁翻译。所以四人只能微笑点头,时不时回答一些听得见的问题。
就在四人翘首以盼中,集市终于到了。
四人仓皇逃跑,冲向集市的怀抱。惹得大婶们哈哈大笑。
四人兵分四路,沿途扫荡,最后满载而归。
四人身后背着一个背篓,前面还抱着一个背篓。满头大汗却无比兴奋。
还从来没有这样买过东西呢,实在是太痛快了!
有了这一趟收获,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饿肚子了。
接下来,四人每天垂头丧气地出发,柔若无骨地回家。
把四人打击地透透的,自己满身的学问竟然都无用武之地。
然后就跑去参观宋锦绣的小学。都被宋锦绣的教学模式惊呆了。
不是,你这除了对着课本念叨几句,其他的跟书里的内容有半毛钱关系吗?
没有典故?没有课外拓展?没有详细解说?还有,小班的为什么不教音标,这不是最基础的吗?
四人找到了了宋锦绣,说出了他们的疑问。
“音标这事啊!说来就话长了!”宋锦绣故作高深地停顿了一下!
四人一脸好奇地盯着她,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因为!”宋锦绣看了看四人缓缓说道。“因为我不会啊!”
特喵的也没人跟自己说过,为什么现在的拼音,跟自己学的拼音完全就是两回事?
看着上面那些莫名其妙的字体自己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是!
原主也没学过,自然也就不懂了。这也是自己急着要退休的原因啊!不能误人子弟。
四人大跌眼镜,期待了半天,你告诉我就这?
“对啦,你们不是应届毕业生吗?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小学当一下老师啊?”宋锦绣双眼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