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张子明的困惑,对方摘下了口罩。
可是端详了半天,只觉得眼熟,但叫不上名字来啊。
尴尬了。
女人,张子明的脑子里只有丸子头一个人。
摘下口罩了,还没认出来?
对方撅了撅嘴巴,一脸失望之意。
也难怪。
自上学开始,张子明就是一身穷苦打扮。
今天身上穿的这一身,虽说没有补丁,但也是反复浆洗过的旧衣服。
穿在张子明身上还是一副穷苦相,对方能认出来,并不难。
难的是张子明认不出对方来啊,一件庄严的白大褂,里面是一件碎花的小衬衣,流海黑而密,脚蹬一双“孚德”牌女鞋。
眼熟,绝对是认识的,就是名字想不起来了。
“张子明,老同学你都不认识了吗?亏我还一眼认出了你。”
认张子明容易啊,认你可不容易啊。
在浪费了无数个脑细胞之后,一拍脑袋,想起来了。
“刘.....小惠,你是刘小惠,对不对?”
“算你过关,好歹高中还是同学呢,两年没见,不认同学了?”
怎么会不认同学了呢,实在是没认出来嘛。
对于刘小惠,依稀有点印象的,家里父母都是县里某个部门的工作人员。
家庭条件不错,穿衣打扮远远超过其他女同学。
只是现在换了一个发型,真的是有点不好认了。
高中时,好像也没有说过几句话,只是个点头交而已。
刘小惠对于张子明的印象,一直都是穷苦相。
现在看来,仍是这副穷苦相。
唯一的变化就是,现在穿的这身衣服没有补丁了。
又聊了几句,才知道,刘小惠考了大学,读的是医学,有时候会跟着老师一起来医院这边。
管你是上班还是实习呢,有个熟人就得好好利用一下。
虽然刘小惠能认出张子明,但是不代表刘小惠对张子明有好的印象。
要说张子明的长相还算过关,就是家庭情况太差了,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高中念了一大半,居然退学回家了。
要是能考上大学跃了龙门的话,她刘小惠说不定还会给个机会考虑一下。
门当户对的观念在体制内家庭根深蒂固。
刘小惠很客气的尽着同学友谊之情,将张子明带到了一间写着骨科的门诊室。
不是本人看病,张子明尽量详细的描述着丈母娘的症状。
专家虽然没有见到病人本人,但是给了一个很振奋的回复:
能治,但是需要带本人过来详细会诊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专家就是专家啊,见过的病例多了,光靠经验就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从专家的诊室出来,还得再去谢谢老同学啊。
向左看看没有,向右看看有个吵架的。
国人都有看热闹的毛病,张子明也不例外。
咱也看看省城里人是怎么吵架的,回去也给村里边学学。
“你怎么当医生的啊?护士呢?为什么不是护士过来拔针?”
一个男子咆哮的声音,同时也伴随着小孩子的哭声。
当前的医院,门诊楼和住院楼分的还不是那么清晰,旁边就有小孩子在打针。
“先生,就是护士过来拔针,也是会出血的,拔针后摁一分钟,您摁了吗?”
这个解释的声音,感觉很熟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