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你与我仔细说说,在常知府命人封了安乐坊之前,坊内生了何事?”
为官多年,朱方泰总觉的事出突然,定是发生了自己不知道的事。
“啊?没,没啥。”汪三郎眼神躲闪。
“真的没有?”见汪三郎如此,朱方泰愈加肯定自己的猜测。
“老爷,也许当真没有发生什么,三郎自小就是实诚孩子。”汪氏见汪三郎欲说还休,定是有难言之隐,不便旁人知晓,遂在旁插嘴道。
朱方泰警告的瞪了她一眼,汪氏心虚的缩了缩脖子,心虚的扭头。
“罢了,不想说,我也不勉强。”朱方泰拍拍手起身,“三郎,咱们虽是亲戚,但姑丈有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有事隐瞒于我,日后出了事,可别怪姑丈不讲情面。”
说着,再次看向汪氏,平静说道:“夫人,你娘家侄儿既然来了,就让他好好在这陪你说说话,本官前面还有事,先行一步。”
话毕,毫不迟疑的向外走,“姑丈,请留步!”身后的汪三郎大急。
自己来找姑母,本就是想借着姑丈的路子解决麻烦,若是就此惹恼了姑丈,自是得不偿失。
“还有何事?”朱方泰背对着汪三郎站住。
汪氏也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不敢发出半点声音,只紧张的盯着二人。
“请姑丈听侄儿细说,”汪三郎恳请道。
当下将发生在莱福街安乐坊的事情说与朱方泰,此事说完,刚要再说平宁街上的事情,却被朱方泰打断,“你说领头的是一位小郎君?此人是何模样?”
朱方泰隐隐有不好的预感,心中不住的祈祷:但愿,但愿不是他。
“回姑丈,侄儿当时并未在药所,不曾亲见此人模样。”
汪三郎虽有疑惑,仍继续实话实说道:“听韩掌柜说,此人带一清瘦男子在药所闹事,后来又来了两个同伙,一位孔武有力,善箭矢;一位油头粉面,油嘴滑舌。”
“哦,那可能不是他。”朱方泰内心稍安,缓缓坐下,悠闲的端起茶水,示意汪三郎继续。
“他们离开后,韩掌柜偷偷派人跟在后面,亲眼看到他们进了府衙。”
“噗,你说,哪里?”朱方泰吓得一口水喷了出来,来不及擦拭,双手死死锁住汪三郎的胳膊,“他们去了府衙?”
“啊?是,是府衙。”胳膊上剧烈的疼痛传来,可是看着姑丈那双恨不得吃了自己的眸子,汪三郎不敢有丝毫反抗。
“老爷,你快放手,你把三郎抓疼了。”汪氏心疼的直抹眼泪,“而且,进了府衙又如何?这只是位少年,又不是您说的那位郓王,三郎知道分寸。”
“是是,姑母说的是。”汪三郎连连点头。
“姑丈,您放心,侄儿肯定,这闹事少年绝不是那郓王,您让侄儿近期低调行事,侄儿都照做了。这次平宁街上的安乐坊出事,侄儿直接就来找您了,没有贸然行事。”
汪三郎继续赌咒发誓。
而朱方泰像是没有听到他后面的话,焦躁的来回踱着步,不住的嘟囔着“遭了,遭了......”
“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