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鹰,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性子还这么急,如何成事?”
老者威严的的端坐在椅子上,捋着雪白的胡须,思索片刻后,方对下首的一人道。
“持珩,你是这些人中的老大,自幼沉稳,你也认为现在是兴复后蜀的好时机吗?”
“族长,某认为时机已失!”
这人与他人给人的感觉都不同,约莫四十余岁,气质儒雅,倒更像一教书先生。
一语出,众人不由面面相觑。
许是看出众人的不惑,中年男子耐心的解释道:“最好的机会该是百姓被拦在城外之时,现一切均趋于平稳,哪还有最好时机?”
“不是听说好些官员都出了事,正被关押吗?难道不能利用一二?”有人提议道。
“这消息都是出城的人传出来的,能做得准吗?可恨汪三郎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
“可不是,事到关头反而失了踪迹,这厮不会也被抓了吧?”
......
“行了,现在在这胡乱猜测个什么劲?进城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没有?”老者阴沉着脸,打断众人的议论。
“今儿城门晚开了一个时辰,各位长辈恐怕还要等会儿。”
角落里一温文尔雅,举止张弛有度的年轻男子起身回应道。
老者脸上顿露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和蔼的朝年轻男子招招手,又对着中年男子笑道:“持珩,这是你家大郎吧,竟也长这么大了?”
“蒙族长惦记,正是侄儿家大郎,单名一个复字。”
“复!”老者沉吟着,“嗯,不错,这个字好,复我后蜀荣光,看来持珩你是将光复祖宗基业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
“回族长,爹爹常告诉晚辈,恢复祖宗基业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绝不宜操之过急,应积水成渊,徐徐图之。”
汪复,应该说孟复走至老者身前,恭敬施礼后,朗声说道。
“嗯。”老者赞许的频频点头,“持珩啊,颇有你年少时的影子啊!”
“哼,好话谁不会说!”叫做持鹰的男子忽然冷冷插嘴,“那俺问你,从隐姓埋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算不算徐徐图之?”
“自然是算。”
“既然算,现在起事是不是做足准备后的顺势而为?”
孟复不由愣住,不知如何回应,而那持鹰又继续道。
“当今皇帝因一己之私,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唯唯诺诺,吾等此时揭竿而起,必能一呼百应。”
“此时又有无数流离失所之难民,若操作得当,何愁不能偏向我们。”
“且此地乃先祖登天之所,吾等皆生于斯,长于斯,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也,此时不起事,更待何时?”
说完,又不屑的看着持珩,讥讽道:“大哥,虽你是老大,俺们应该尊重于你,但你久居西川成都府,又过惯了人上人的日子,怕不是将咱们孟氏的血性都磨没了吧?”
“持鹰,你!”持珩手指孟持鹰,直气的说不出话来。
“季父(四叔),爹爹若是怕,就不会带着侄儿从成都府千里迢迢的赶过来。”
“大哥,这就是你家的教养,长辈们说话,哪有晚辈插嘴的道理?我们家昌儿可不会如此没大没小。”
“够了!”老者突然动怒。
就这种质素,还妄想恢复孟氏荣光呢?
什么都没有呢,就开始拈酸吃醋了,若是事成,那还了得。
正僵持沉默时,出门打探消息的人兴冲冲的冲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