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港机床厂除了四位老师傅坐镇之外,韦格最后只留下了十一名立志和钢铁玩儿一辈子的学生。他们同意韦格留下,为的就是要改变华夏工业机械的现状,津港公司给他们的待遇已经足够解决后顾之忧,只要让他们能接触到蓝星最顶尖的技术,哪怕让他们这辈子都呆在这家工厂也没有意见。
宅男最理解直男,韦格对于他们的这种想法十分支持,都还没正式上岗,就每人分了一套京城的三居室,让这些学生把家里老人都接过来,美食城还给提供了工作岗位,出入都有班车接送……
其余的学生,韦格可舍不得把他们都扔在津港机床厂,七名文职稍加培养就都是公司副总的不二人选;其余十三名学生随便拉出一个来,在技术能力方面都足够支撑起像平城日化那样规模的工厂。
有编制职位,拿着丰厚的薪水,还能半工半读的在大学继续深造,在这个年代几乎满足了这些学生对未来的所有梦想,大家没谁对工作安排有意见,
安顿好这些学生,韦格就回了平城,一是放暑假要陪爷爷奶奶,二是柳青在津市的企业改制进行的异常困难。
不是所有企业都像平城日化、纺织这样,能把闲置下来的高层进行合理安置。红荆花集团在津市的布局才刚刚开始,能提供的岗位也只有福乐家超市,地产和物流那边消化的岗位远远不及京城多。
这样一来,那些被圈定改制的企业就开始整妖蛾子。再加上这半年从南到北的抢购风潮,给这些企业创造了新的订单,很多厂开始回光返照般的忙了起来。
既然能发得出工资,工人们谁也不愿意接受未知的改变。
哪怕那些已经改组的工厂薪水是之前的三倍,但总有一些人是会被送去养鸡的,而这一批人往往就是企业里最为活跃的“刺头”,有这样一群搅屎棍在内掺和,外部环境又是产销两旺,那些本来同意改制的企业开始和柳青玩起了“拖”字诀。
“青姨,我们现在不忙着和他们谈判,既然想拖,那就和市府提前打好预防针,我们的产业供应链不会等任何人,不配合改制我们可就要自建工厂了,到时候可别怪咱们有心无力……”
韦格现在已经制定了整套的发展计划,而且都是环环相扣的,无论哪个环节掉队,他都没有时间去等。
“我也是这个看法,集团本来就需要时间巩固消化完成改制的那些企业,现在他们不愿意改制也好,我们也能集中精力把手头的工厂做大、做强……”
柳青这半年忙得很,每天穿梭在京城与津市之间,连回家的空闲都没有。而集团与津市 签订的七十余家改制计划,现在已经完成了近半的任务,足以给黎老一个交代。再加上市场行情的变化,已经有风言风语对企业改制产生质疑。
通过那晚与洪惠的谈话,柳青对红荆花集团存在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知。洪惠对于这个集团所倾注的全部心血,都不是以赢利为首要目标。她是在替韦格铺路,为了十年、二十年后的发展,哪怕目前一些项目完全是在赔钱,洪惠也没有丝毫怨言。
既然扮演着磨刀石的角色,那就要有做石头的觉悟,所以对于津市黎老当前遇到的压力柳青完全理解。
津市的工业基础虽然好,可这并不代表红荆花集团非要并购这些企业,恰恰相反,如果集团自己新建工厂,除了会在开始阶段耗费资金之外,从长远看反而能省下一大笔的安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