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5章 经费难
跟很多老外一样,周不器也得看字幕去理解,可这都不重要了……在真正的艺术表演面前,字幕又能怎样?
这本来就不是大众商品。
美国这边消费能力很强,但普遍没啥文化,所以美国院线里上线的电影,往往都是没有字幕的,因为对绝大多数的观众来说,他们没有看字幕去理解影片的能力。
所以那些能够在美国卖出大票房的外国电影,无一例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比如国产武侠片《英雄》。
《卧虎藏龙》在美国大卖,那是因为这部电影有英语版本,用的演员基本都来自港台,他们都会英语,有原版的英语版本。
《英雄》就不一样了,只有国语版。
美国人要看着字幕去欣赏这部电影,可仍旧是卖出了5000多万美元的票房。这样的数据,在美国的外语片票房榜单上排名第二,第一的是意大利经典《美丽人生》,第三的是韩国的大作《寄生虫》。
对大众阶层来说,字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可这里是百老汇。
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门槛。
晚上会跑到这里看戏的观众,那都是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对艺术有一定的理解高度的群体,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障碍。
在整个看戏的过程中,周不器甚至能够感受到弥漫全场的那种仰望的感觉。
就像宁雅梦说的。
像周不器这些优秀的人,总归是要有一些追求的,总不可能真的躺平下去浑浑噩噩、平平淡淡地过一生。
昆曲就让他看到了下一个方向。
不说别的,单是昆剧里这种祖先们曾广泛说过的正统语言而现代人却根本听不懂以为是什么小众的方言,只这一件事就很值得重视。
一旦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哪怕再有钱,周不器也会有一种卑微的感觉。
在厚重的历史帷幕下。
人生这短短的100年,又算得了什么?
周不器本来就喜欢历史,这一下算是达成了某种契合。
三个小时的表演终于结束了。
主创团队们上台谢幕,有演员、有乐手、有化妆师、有指导老师……这时,剧院里的大灯已经亮起来了,这下就可以把那些老外的表情都看清楚了。
场面很震撼!
满场观众全都站了起来,掌声若雷鸣!
周不器回头看了一眼,甚至看到很多老外都一把年纪了,眼泪都扑簌簌地往下落,也不顾着擦,只是卖力地鼓掌,用力地鼓掌,为这种传承几百年的传统艺术鼓掌。
以至于周不器也差点掉眼泪。
不是被昆曲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影响的,而是被当下这一幕给感动的,让他忽然觉得艺术有着穿透一切的力量!
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国家,跨越了语言也跨越了形式……甚至周不器都看得一头雾水并不能昆曲演员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意思,可这不重要。
艺术这东西本来就是抽象的。
看的是一种感觉。
就像《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要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一样,这是工笔画,是古代匠人的画作,而不是画家艺术家。
大艺术家玩的都是抽象画法,都是写意画。
在这个层面,东西方的艺术似乎在冥冥中达成了某种统一。法国的沙龙画派的油画,逼真得都跟照片似的,可真正被仰望的是梵高、莫奈,是晚年的毕加索。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不能听懂昆曲、看懂昆曲,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艺术本来就是形式大于内容。
要抽象而不要具体,是一种形而上的感觉。
就像《英雄》那样。
这时,李心婉凑了过来,很雀跃地指着台上谢幕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团队,笑着说:“那个是杜丽娘,就是沈姐姐。”
这时,演员们已经卸妆了。
这位女主角换上了一身白色的便服,的确颇有些姿色,韵味十足。
周不器没好气地说:“你别瞎猜,我对已婚妇女没兴趣。我只是觉得应该为文化复兴做一些事,在文化领域的慈善……这是一个新的角度。”
更深的原因,就没必要跟她说了。
李心婉笑嘻嘻,然后指着台上谢幕的团队,一一介绍起来。
那个是卸妆后的“柳梦梅”。
那位是王老先生,一个昆曲的表演艺术家,是“传”字辈的徒弟,算是国内目前昆曲界“小生”第一人。
那个张继青老先生,这是一位女先生,“继”字辈,算是国内“闺门旦”的第一人。
白先勇为了把《青春版牡丹亭》给做好,把国内业内最好的两位表演艺术家给请出来了,专门去教授青年演员。
除此之外,还有周教授,算是国内仅存的一位清曲家了,业内都认为他是“遗老”,有着很多对传统古派昆曲的理解和认识。
昆曲不同于京剧,光是有表演还不够,演员还得把唱词给有感情地抒发出来。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