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些非遗作品,都曾经在华夏的某一部电影中出现过。
很多观众都发出了惊讶的呼声,没想到咱们华夏的电影中,还蕴藏着这么多的宝贝没有被挖掘出来啊!
不但全场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是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而且有一些小时候曾经见到过的东西,也让他们惊叫出声,一下子就让他们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一直,到了最后一项非遗作品。
陈斌和蓝菲儿再次回到了舞台上。
陈斌有些感慨的说道,“接下来的这个非遗作品,可以说是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作,也是华夏电影的开山鼻祖,那就是在1905年,由京城的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的华夏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定军山》。”
蓝菲儿笑着说道,“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电影《定军山》的非遗世界!”
一小段《定军山》的片段,让大家一下子就来到了清末明初的那段时间里,谭鑫培先生作为华夏京剧界的泰山北斗,为华夏的电影业开了一个头。
一阵熟悉的锣鼓声,舞台上出现了两位武生演员,同样都是《定军山》中老黄忠的扮相。
这两位,正是谭门第六代和第七代的传人,谭笑曾和谭政岩父子俩。
两人在舞台上来了一出“黄忠战黄忠”的好戏,手中的长刀不断的飞舞,别看谭笑曾先生已经快七十岁了,但是,在舞台上的精气神一点都不比儿子差,而且闪转腾挪之间,腿脚依然非常的利索。
“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
一段耳熟能详的唱段,谭氏父子二人唱出来,如同一个人一般,不但声音没有差别,就连身段,都是一模一样,不愧是谭派的嫡传,这功夫,绝对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三分钟的表演,让台下的戏迷们看的是直呼痛快,也让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京剧的观众们,也是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最后,两人同时一个帅气的亮相,获得了全场观众的满堂彩。
穿着黑色长衫的林桐,缓缓的走了出来。
“1905年,谭鑫培先生信步《定军山》,京剧迈出了第一步,于是,京剧的魂在电影世界中留芳百年,国粹京剧为华夏电影注入了胆与魂,如今,不但华夏的电影已经赶超世界市场,而且我们的国粹京剧也走上了国际舞台,轻哼一曲老调,对话整个时代,曲终人不散,让我们再唱一出《定军山》。——”
谭笑曾先生和谭政岩都离开了舞台,舞台上只剩下了一身黑衫的林桐。
让台下那些年轻人发出低声尖叫的是,舞台的另一侧,出现了一个dj台子,上面站着的那个人,是一位穿着火辣的女dj。
一旁还有一整套的乐队,吉他,贝斯,架子鼓,键盘,应有尽有,让大家仿佛置身于迪厅一样的感觉。
这种视觉冲突极强的对比,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不由皱了皱眉头。
虽然大家口口声声的说着,“潮起华夏”“让非遗潮起来”。
但是,忽然把dj台都搬到舞台上,而且还是一位身材火爆穿着火辣的美女dj,着实的让不少人有点异样的感觉。
不过,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节奏感极强的电音,让不少人都跟着摇晃了起来。
林桐忽然一张嘴,让所有的人都是目瞪大口。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三军叫,
大小儿郎听根苗,”
同样是这么一段经典的唱段,配合着电音的效果,让现场的不少人都有一种错觉,好像这样唱起来,更有味道啊!
电音版《定军山》。
这是林桐第一次尝试将京剧唱段和现代乐器融合在一起。
《定军山》的这一段唱的节奏就非常的有力,所以在经过和电音的融合之后,竟然有了一种相得益彰的感觉。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太上头了”。
“以后去迪厅,要是没有《定军山》,老子就不去了!”
“没错,连《定军山》都没有,你们也好意思蹦迪!”
“完了,我觉得今后所有的酒吧和迪厅,都会放这首《定军山》了!”
“不行不行,太洗脑了,我已经开始忍不住要蹦起来了!”
“燥起来吧,小调皮们!”
……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电音,乐队,胡琴,中外结合,竟然让人没有给人任何的违和感,仿佛这些乐器本来就可以一起演奏似的。
而且这一段,更加的洗脑,更加的节奏感十足,现场镜头扫过,已经有不少年轻人举起自己的双手,开始随着音乐节奏摇摆了起来,就连周围从来没有去过迪厅的人,也跟着学了起来。
这就是迪厅的文化,就算你没有去过,当你去过一次之后,你就会成为老手了。
“桐哥牛批,一看就是迪厅老炮了!”
“桐哥,一般都在哪家迪厅啊,到时候咱们去偶遇一下!”
“mix,fix还是coco啊!”
“林下梧桐:我没去过,我不知道,别胡说!”
“我去,活捉桐哥一枚,摸一下,长高高!”
“弹幕惊现桐哥身影,否认自己去过迪厅,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桐哥真是可爱,看自己的表演,还要发弹幕解释,做明星,真难啊!”
林桐在家里,正在看央视六套的《非遗焕新夜》,当看到大家都认为他天天跑夜店,是一个老炮的时候,吓得林桐赶紧自证清白。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林桐最后的这个表演,获得了年轻人的一致好评,虽然也引发了不少非议,但是在“非遗”的面前,任何的“非议”都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