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风百艺系统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三章华语乐坛巅峰颁奖典礼来袭“怕的尔乱箭穿身呐
尸无处葬——埋——”
林桐将手中的锁链一抖,抓在手中,死死的瞪着饰演罗成的那位演员。
台下的观众们听得是激动万分,没想到竟然能够听到这么棒的花脸表演。
林桐这一次不光是扮相出彩,这唱腔更是让人震撼。
张立国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
“四出探母,生离死别杨家将,四郎回宋探老娘!”
大屏幕上,一张活灵活现的《四郎探母》中《见母》一折的经典图画!
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向了电视屏幕上的演员表,果然排在第一位的那个名字,还是林桐。
但是,他这次扮演的可不是杨四郎,而是杨四郎的娘,佘太君。
老旦!
不少观众都觉得有些头皮发麻了。
一人分饰四角儿,而且还扮演了四个不同的行当,这简直就是挑战京剧演员的极限了。
老生,青衣,花脸,老旦,这四个行当的发声位置各不相同,就算是顶级的京剧演员,都不敢说自己能够把这四个行当都唱的跟林桐这么好。
杨四郎出场,跪在佘太君的面前,一旁站着杨六郎和八姐九妹。
林桐青巾包头,手中握着一把龙头拐杖,迈着老旦的衰步,伸出手沾了沾眼角的泪水。
老旦的唱腔是从老生唱腔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早期的京剧表演中,老旦的角色基本上是由老生演员兼演的。
无论是从板式结构,起音落音,基本腔型上分析,都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联系。
不过,经过几代的老旦演员的创造性的改造,其唱腔和唱法都从老生趋向于复杂化,而在音域上更加的扩展和提高。
老旦的唱腔也广泛的吸收了京剧其他行当的精髓,特别是吸收了青衣唱腔的营养发展起来的。
不但如此,它还从民歌,曲艺中西区素材丰富自己,使其唱法唱劲挺拔,刚柔相济。
老旦唱腔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旋律美,更讲究韵味美,字正腔圆,声音控制,音色调剂都是老旦唱腔非常显著的特点。
“一见娇儿啊——泪满腮——”
一声能够把所有人唱得起立叫好的声音想起,林桐的声音,唱起老旦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毕竟老旦的唱腔和唱法都是从老生演变过来的,所以,林桐只要把这个声音的位置再次提高,就能够唱出让人震撼的老旦唱腔来。
头皮发麻!
恐怖如斯!
林桐的嗓音让现场的观众都是一脸的震惊。
就算是那些没有听过京剧的人,都被这一嗓子给惊到了。
明亮,苍劲,高亢,有力,……
单手搀起杨四郎,林桐再次用衣袖沾了沾眼泪。
“点点珠泪洒下来……”
“沙滩会一场败……”
“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
“儿大哥长枪来刺坏……”
“你二哥他短剑下命赴阴台……”
“儿三哥马踏如泥块……”
“我的儿你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未曾回来……”
“唯有儿五弟把性情改……”
“削发为僧出家在五台……”
“儿六弟镇守三关为元帅……”
“最可叹你七弟他被潘洪就绑在芭蕉树上乱箭穿身无有葬埋……”
“娘只说——”
“我的儿啊——”
“今不在——”
“延辉我的儿呀——”
林桐迈着老旦步,一步步颤颤巍巍的走到了小座前,八姐过来,搀着林桐坐下。
“哪阵风把儿你吹回来——”
一出《四郎探母》中经典的《见母》一段唱,真的是畅快淋漓,这一段也是老旦的基础戏,每一个唱老旦的演员,开蒙都要唱这出,因为这出戏里的板式也比较多。
第一句“一见娇儿泪满腮”这句是西皮导板,这也是这出戏老旦最精彩的一句唱了。
接下来一大段西皮流水,尤其是中间“最可叹你七弟他被潘洪就绑在芭蕉树上乱箭穿身无有葬埋”,一口气这么长的戏词,不但要抑扬顿挫的唱出来,而且气息还不能乱了,这对于老旦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不少老旦演员在唱这一段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唱,或者唱着唱着,气息就乱了,上气不接下气的,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这一段非常的考验老旦的功底。
接下来的“娘只说我的儿呀”这一段是西皮摇板。
后面“今不在”和“延辉我的儿呀”是哭头。
最后的一句“哪阵风把儿你吹回来”还是西皮摇板。
所以说,这一段算是老旦唱腔中的精华所在,只要将这一段唱好了,其他的老旦戏基本上都可以唱下来了。
林桐唱完之后,灯光黯淡下来,接下来的一幕,才是今天最让人震撼的地方了。
灯光闪烁中,如同穿越时空长廊一般,只见长廊中,《戏出图册》的一百多幅画面不断的如同幻灯片一样的闪现着。
忽然,一座巨大的戏园子出现在了舞台上。
这座三层的戏楼最上面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三个大字,畅音阁。
这畅音阁正是清代宫廷戏曲舞台,坐落于故宫宁寿宫阅是楼院内。
这是一座三层大戏台,台后为扮戏楼,畅音阁三重檐,台基高1.2米,通高20.71m,总面积685.94平方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
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
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如此恢弘的戏楼出现在舞台之上,不但让现场的观众都是大吃一惊,就连观看节目的观众们都是震惊不已。
这投影技术,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
接下来的一幕,才是真的将所有人的下巴都给惊掉了。
只见这畅音阁下面的大门敞开,从里面走出来了一个人影,正是那羽扇纶巾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