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队出发。
李玄骥压着大队人马,继续跟进。
这次还不到一刻钟,他就见到了第三队。十具尸体,一字排开,横于道中。
李玄骥大惊失色,跳下战马,奔到前方,跪地仔细观察。
这显然是人为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整齐。
谁干的?必是那王大卫无疑。如果是第四、五、六队的自己人收拢的,肯定会放到路边,绝不会这么摆放。这么放是赤裸裸地挑衅。
那三队人应该也看到了,但他们没有动,显然是想将这一幕留给自己。
翻看尸体,检查伤口,都是箭伤,创口一致,且都在身后。
他们中了埋伏,被王大卫一个人、一张弓给埋伏了。
三十匹马不见踪迹,或许是被王大卫收走了,也可能是被后面三队人带上了。但其他的物品都在,包括箭支。这说明王大卫不缺箭。
这个疯子,他还有心情把十具尸体摆好位置。
李玄骥目眦欲裂。下令第七队立即出发。并调整策略,此后两队间隔缩短一半。
天快黑了。西边是高耸的祁连山,天黑得更早。
祁连山的走势是一个大弧形,从东西向逐渐过渡到南北走向。路随山转,此时前进的方向又变成了南方。
再走一天,就要到兰州了。那里是禹藏花麻的地盘。老狐狸会怎么做?李玄骥心里可是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所以,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进入兰州之前杀死王大卫。
最好,能在今夜。
听起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断,但其实恰恰相反。可惜李玄骥太骄傲了。
如果,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李玄骥能放下身段,将灭族的痛苦和天生的高傲全部抛却,与西凉府诸将打成一片,他就有可能跟其中的某两个人成为朋友。
而这俩人原本恰好隶属于黑山威福军司。
这种情况在西夏确实比较罕见。
大多数时候,一个西夏人出生在哪里,他这一辈子就会一直生活在那里。除非发生国战,夏皇征召,他们才有机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但在战争进程中,他也还是会始终跟自己的同乡编成一军,共同作战。等到战争结束,他就带上自己的战利品,又回去了。
这既是西夏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也是西夏的政治结构造成的。
西夏源自于党项族诸部联盟。虽然后来立国了,但始终没有进行过彻底的改制。经常是刚弄到一半儿,皇帝突然就挂了。
尤其是梁太后当政以来,再次推行胡化政策,地方主义迅猛抬头。
西凉府那两个人是特例。
嵬名浪遇坐镇西凉府,为了对祁连山以南的威胁增进了解,尤其是针对他心中那个名单里的王榜眼,特意从黑山威福军司调来了两个人。
他俩可是跟王大卫近距离接触过的,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如果这俩人此时在李玄骥身旁,他们一定会苦口婆心地劝诫:没用的。你这些招数真的都没用,我们当年全试过。尤其是晚上,晚上最好的策略就是抱团,老老实实在一块儿呆着,等天亮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