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峦起伏,壁立如仞。通梁山扼茅麓山进出之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
“通梁寨地势险要,为茅麓山进出之咽喉,某留三千兵守之。”
李来享伸手指点着,颇有自信地说道:“抛石机现已有几十架,石弹充足。又有夷陵缴获的震天雷,可谓是固若金汤。”
袁宗第颌首赞叹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两千人马倚险防守,足可挡十倍之敌。”
郝摇旗附和道:“在夷陵缴获的火炮,也可以搬来几十门。居高临下,敌人连寨边都难以靠近。”
李来亨点头称是,又接着说道:“某安排的兵将,都是参加了夷陵之战的精锐。士气旺盛,战意高昂。”
袁宗第和郝摇旗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李来亨带他们巡视各处险关要隘,背后应该有别的用意。
“诸处险要,两位叔叔已经看得仔细,我也要放心了。”李来亨呵呵一笑,说道:“此次攻打巫山,还请袁叔、郝叔坐镇,我率军出征。”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袁宗第和郝摇旗相视而笑,终于明白了。
“兴山各处的地形地势,以及留守的将领士兵,你是最熟悉的。”袁宗第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也是留下坐镇的最佳人选。”
郝摇旗笑道:“确实如此。兴山是我军的根本,将士们的家眷尽皆在此,由你坐镇,才能让人放心。”
李来亨摇头道:“叔叔们想必也清楚,湖广清军暂时没有威胁,北路清军隔着崇山峻岭,基本上也不会孤军来犯。”
“况且,刘叔郝叔只是坐镇,稳定军心。我留下的几位总兵将军,熟悉地理,抵挡清军,绝无问题。”
“再说,一旦有事,派船急报,我率军快速返回也就是了。如果清军真的来攻,想必攻打巫山的作战,也要中止作罢。”
李来亨有这样的心思并不奇怪,并不是只为战功,最主要的还是要跟随黄立,亲近关系,并掌握新的战术打法。
“夷陵一役,我觉得已经落伍,跟不上黄先生的思路和打法。”
李来亨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八旗兵将再有月余,差不多就能赶到。攻打巫山,恐怕是我唯一能够出征的机会了。”
袁宗第和郝摇旗不约而同地颌首,很是理解李来亨的心情。
作为最为稳固且不可丢失的根据地,李来亨镇守是最为合适的。这里是他的老巢,经营时间最长,地形地势最熟,将士们也最忠心。
而趁着清军暂时威胁不大,也确实是李来亨勉强能够离开的时机,以后估计是不用想能出去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