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导致了空有大量将官、中军、千总等的存在,却没有相应的所辖士兵。
人浮于事,反而增加了指挥调动的难度。
而官制的增加,给指挥的调动增加的困难更大。
从阳奉阴违到不服从命令,乃至最后选择投降他国。
自东事兴起以来,朝廷调集了大量外地客兵前往辽东。
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每年消耗大量军饷。
因此,自孙承宗主政辽东到袁崇焕督师辽东之际,他们都提出了一个方针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将统辽兵”。
前半句的以辽人守辽土,尚属于激励士卒士气的方法。
但后半句的以辽将统辽兵,则是背离了明代兵将分离的治军思路,从而在辽东镇形成了以祖大寿为首的祖氏家族和其他辽将为首辽兵为从的利益集团。
他们在本乡本地任职可以获得相比于异地任职更大的影响力。
因此除了一些强势的三边总督外,朝廷下派的文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约束。
内阁大学生蒋德璟则认为白广恩作为流民叛逃而来,之前也有传召不来的前科。
因此希望“仿先朝用王骥、蒋贵例,以知兵大臣与广恩共事”,而崇祯皇帝出于对武将的信任以及防止其受文臣的掣肘。
因此只是“择一豫楚总督调度之,但不必并在行间,以总兵前驱,以督臣后劲”。
相应的缺乏监督的权力往往是最致命的。
左良玉作为明末的对农民军作战的重要将领,其行为模式以及导致原因都很值得考察。
从最初的能征善战,到杀良冒功、抢掠百姓,再到抗命不遵。
杨嗣昌出任督师后因不满左良玉不服从其节制,故要将左良玉的平贼将军封号转封给贺人龙。
本来按照杨嗣昌的计划,即使将平贼将军转封给贺人龙,得到的只是左良玉的不满,但实力强大的贺人龙却会感恩戴德。
不过首鼠两端的杨嗣昌却希望两边都不得罪,结果却是贺人龙、左良玉两将都对其不满,不再服从其命令。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崇祯初年,武将们还是很在意朝廷给予的官爵封号的。
并不会因为朝廷连续败仗便自立门户。
可以说这些官职,或者是封号是他们积累实力的合法性来源。
但当朝廷以此要求武将执行命令的时候却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奖惩关系,导致因赏罚不均,最终这些措施失去了应有的功效,只是给了武将们争权夺利的借口。
直到旱灾延绵,天下大乱,乱贼四起,各地总兵无一不是拥兵自重,听宣不听调,俨然是一方的土皇帝。
一处平原之地,贾玉京头上盔茅闪闪发亮,身穿亮银轻甲胄,一身紫袍披风迎风招展。
他手按金剑,稚嫩的面上肃然冷咧。
下首是杨延麟,杨家小将杨无敌,黄道周及方洲。
贾玉京扫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一万多人,朗声道:“诸位兄弟们,从今天开始,为期二十天的地狱式长途拉练,你们当中,我只能留下来五千精英悍卒。
淘汰下来的人,只能当后勤士卒。
选上悍卒,军饷是普通士兵的十倍……”
“哗啦啦——”一万多人脸色一变,相差如此多的军饷,不由自主神色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