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诸将能得出这个结论也并不奇怪,在曹操提出问题,并由第一个人说出这个方案后,所有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就达成了一致。
你看看,铁锁连舟多好,不仅能够帮助士兵克服颠簸,晕船,水土不服的问题,还能方便沟通和交流,安排到位的话,还能有经验的水军训练陆军作战,最主要的是气势大,队伍长,孙刘联军根本无法攻破防线!
所以铁锁连舟的策略一下子就达成了共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曹操,等待他的最后意见。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能够解决他担忧的问题。
见手下都同意此策,曹操本打算下意识的同意,但他的多疑性格在此时发挥了作用。
是不是他原本就会考虑到这点,然后诸将想到这个办法,最后他同意?那这场战斗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他原本不可能察觉不到士兵水土不服这种问题啊?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不知道怎么着,曹操总感觉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鉴于这个原因,曹操暂时没有答应诸将这个想法,而是走出营帐,宣布日后再议。
愁啊,现在自己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可谓是举步维艰。
无奈的曹操此时也想不出什么答案来,只得点开群聊看看群内的聊天。
驴车飘移赵光义:“啧啧,看看人家曹操,交换代打都这么谨慎,要不是朕知道答案,这时候还真要被他的操作给迷惑住了,可惜可惜,朕不能明说,只能在这里看热闹。”
赵光义的话,看着有用实则废话一篇,对他没用,鉴定完毕。
宠侄好四叔朱棣:“其实吧,谨慎有时候不是件好事,比如曹丞相,若是不谨慎发现这么多问题的话,是不是有可能不会遭遇那种事情?看看现在讨论的结果,朕无话可说,所以有时候还得莽一把,就像朕起兵一样。”
朱棣的话,说了又好像没说,什么叫他不谨慎,这种情况敢莽吗?算了算了,还是别被乱了心神,好好思考思考究竟有什么问题吧!
曹操对其作出判断,看向下一个说话的皇帝。
六边形战士李世民:“可以了,最起码曹操有这个意识,知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像朕的某个后世子孙,头是真的铁,答完题后还要嘴硬自己的太平盛世,看吧,题也没答对几道,人都丢干净了!”
李世民的话,他在根据自己延伸到他的后世子孙李隆基身上,对他来说没有关键信息。
玄之又玄李隆基:“皇祖啊,冤枉啊,你想想,太平盛世摆在面前,答题的那些正确答案简直都是胡扯,谁能知道以后出现这档子事嘛不是?朕答题都错误也实在不是朕的问题,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隆基的话,是为自己辩解,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听起来好像还挺有道理的,毕竟第一次答题出现在他面前时,有些答案他也想不到会是这样,比如......
曹操正在指点文字兴致上时,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愣在了原地,随后做出疯癫状打开屏幕中的个人记录,看到一些东西后仰天长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