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爹,这跟石头似的番薯,真能能亩产四十多石吗?”
妇女一边哄着孩子睡觉,一边轻声问道。
“既然是陛下下的圣旨,应该不会有错的。”
“你糊涂了!陛下下的才要担心啊!”
妇女谨慎地扫视四周,轻声道:“说句大不敬的,陛下脑子就是糊涂了。”
“之前是那个叫徐福的,现在又来了个叫陈凡的。”
“万一这陈凡跟上次那个徐福一样,是个骗子怎么办。”
“你上回去服徭役被打的伤还没好全呢。咱家可经不起折腾了。”
武陈看着自己的妻子,她说的也有道理。
看到她身上缝缝补补的破洞衣服,武陈一把搂过妻子。
“那我拿一半的地试着种一下,另一半种点别的。”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要是这番薯和水稻真的那么神,回头多出来的粮食,咱拿到乡里卖了。扯匹好点的料子给你做身新衣裳。”
听到武陈这话,妇女嘟囔道:“净浪费钱。”
“这咋能叫浪费钱呢。”武陈接过孩子。
“嘘嘘嘘!你小心点!别把孩子吵醒了。”
“得嘞,你快去歇会,我陪娃娃玩会。”
看着自家男人不靠谱的模样,妇女一把夺过孩子。
“你把这粮食收好,娃娃我来看就行了。”
说完,便抱着孩子走进屋里。
武陈看着自己被妻子嫌弃了,尴尬的笑了笑了。
接着,转身走去干活了。
…………
村子的另一头。
栓子挑着扁担来到村里的私塾先生屋外,大声叫道:“先生,俺给你家二娃送稻子来了。”
话音刚落,门就被打开了。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走出来。
他便是栓子口中的先生。
先生名方书羽,据说祖上当过赵国的大夫,后来为了逃避战乱,才举族迁到这里。
先生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方义礼,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继承衣钵,也当了村里的教书先生。
小儿子叫方信礼,喜欢捣鼓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是读书的料,耕着半亩地,也勉强能糊口。
方书羽看到挑着两筐粮食的栓子,开口说道:“进来吧。”
“好嘞。”
栓子挑着竹筐走进屋内。
他看了看屋子里的人,发现方信礼不在屋内。
“先生,二娃呢?”
“信礼?他赶牛车送他哥上县里去了。”方书羽随口答道。
“县里?他上县里做什么?”栓子惊讶地问道。
不怪栓子大惊小怪。
在秦朝的人口管制极为严格。
一般来说,村里人只会在有大事的时候才会离开村里。
可最近没听说过方家有大事啊。
方书羽看着栓子憨憨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
“我估摸着他们也快回来了。你在这等会,待会自个问他。”
“也行,反正你这是最后一家了。送完你这,我就能歇会了。”
说完,栓子坐到一旁。
不知过了多久,屋外传来车轱辘的声音。
“爹,我们回来了。”
听见小儿子的声音,方书羽赶忙走去开门。
门一打开,一个年轻小伙便钻进来。
随着,一个身穿长袍,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也跟着走进来。
“大娃,二娃。你们终于回来了。俺都等饿了。”
栓子站起来揉了揉酸痛的腰,跟两兄弟打招呼。
“你这臭栓子,都说了别叫我二娃,我叫方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