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司马说的也不无道理。东吴五军加在一起号称百万雄兵,实际满打满算也有五十万了。五军年年靡费各地三层粮税尤不嫌够,再养许多奴兵既不能增添战力,又削弱国家民力,根本就是头痛医脚。
一个是治标不治本的快法,一个是标本兼治的慢招儿;
一个是只要陛下下军令就能进行的简法,一个是需要全东吴上通下达的难方;
一个靡费国帑,一个消耗民财……
因为前事,孙钊让手下仔细探查过费县李氏,他比徐州刺史郑参还清楚李氏是如何发家的。倘无那卖到四国的鲜味盐产生的高额红利,李氏当年绝无养活千余并州奴的可能。
但是,如果只为了将并州民乱分而化之,便是让他们一如当年在徐州走一来回,最后十不存一二,父皇怕是也能接受……
可如今国情不同,其他几州正因常仓之事群情粥粥,只有徐州还算跟当年并州初旱时一样平稳,难道还要再让徐州一州接纳灾民吗……
其实若真不在意这些乱民的性命,直接让并州军把他们都屠戮了,抛费最少。
可孙钊远不如他父皇心硬,看着父皇做抛却并州平民的决策和自己下这样的决策,是完全不同的感触……
还未真正接手父皇的帝位,孙钊就真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国之君裁定国策时的取舍之难。
孙钊在朝中找不到准确答案,便去找全塘问计。
全塘一生未涉足地方实政,能给的建议有限。他思量几息道:“不如先问问小徒当年细情吧。”
虽然李氏的成功不太典型,但问问实际操作过的人总比臆想靠谱很多。以小徒弟那瞻前顾后的性子,当年肯定也是多方思虑后才决定出手的。
萦芯在家中,正在接待来投奔的费习三人。
一郎脚步漂浮,声音不甚稳当的来禀报:“小娘子,太子殿下仪驾到门口了。”
费雍和杨梓岭对视一眼,两人虽然来前就都知道李小娘子拜了全中庶子为师,已经上了太子殿下的船,可也没想到太子殿下会不顾忌讳,亲自登一个热孝未过的未亡人独居之处的门啊!
费习鼻孔翕动,面色瞬间因兴奋泛起一片潮红。他利落起身道:“夫人不便出门相迎,容某代劳。”
萦芯知道孙钊为防被人诟病,只在萦芯最初拜师时去全府见过她两次。
如今连下拜帖的提前量都没有就突然亲自登门,肯定没好事!
她道:“未亡人身份多有不吉,不便见客。还请三位替未亡人接待太子殿下吧。”
说着站起身就回自己的院子了。
杨梓岭吞吞口水,他才来广固半天,就要面见太子殿下了吗!这也太快了!
他……他没有心里准备啊!
还是费雍问了一郎一句:“太子殿下以前可曾来过?”
一郎摇摇头。
费雍与阿耶对视一眼,觉得事情不太对。难道是太子殿下对李小娘子起了“神女之思”?李小娘子恪守妇道才避之不及?
萦芯眉头紧皱,一路快步往自己房里走,阿蜜小碎步跟着,低声问:“不如让阿蜜先去听一听太子来意?万一太子殿下执意要见小娘子,让阿蜜听几句也好让小娘子有个大概的准备。”
还未等萦芯考虑一二,司鹿便匆匆过来,颤声道:“小娘子……费师说,太子殿下为国事而来,且全师也在。请小娘子去前厅。”
“国事?”什么国事能跟她扯上关系?就连那伙人也该归察事司负责,与她全然无涉了啊。
萦芯踟蹰两息,最后还是回前厅了。
“未亡人见过太子殿下。因身不吉,多有怠慢。见过师父。”萦芯回到前厅,分别对着站在主位的孙钊和主客位的全塘敛衽一礼。
孙钊一听,也知道诸多事端害她这个孝守得七零八落,小回一礼道:“是本宫失礼在先,还请师妹勿怪。”
太子殿下一声师妹,真是让门外廊下的费习三人头昏目眩。
“呵呵。实是此事只有徒儿知道详情,某便直接带殿下来拜访。”全塘略微解释了下,指着对面的席位让萦芯坐下详谈。
孙钊和全塘坐下后,萦芯也大大方方的坐了。
全塘便将郑参的奏疏内容大致与小徒弟说了。
萦芯越听,越没法抑制嘴角的抽搐。
当年郑参来费县考察李氏是否在东吴暗中积蓄复国之力时,提及李氏收容千余并州奴事,她说万一以后再出类似事端,李氏愿倾阖族之力为东吴效力,真的只是说说而已啊!
堂堂一个州牧,怎么能把一个小姑娘的话当真呢!
不过倘朝中真要选这个办法施行,她必然不会敝帚自珍,让制度尽快的多完善一分,也能少枉死许多灾民。
于是,萦芯便道:“当年之事历历在目。彼时李氏有县中全力支持,不仅让铁匠铺优先供应李氏半年,还强压一应售卖物资的商户至多市价上浮两层卖与李氏。且徒儿钱权宽裕,可以一次性满足他们衣、食、住、医、用的需求。只需半年时间,他们就能安居乐业了。”
孙钊沉吟几息问道:“靡费多少?”
“以完全新置一村,每村成人五十计算,半年期间平价每人花费彼时市价两千七百四十钱。”萦芯说着,让阿甜取来笔墨,主仆二人互相提醒着把当年给并州奴置办的东西和单价都写了下来。
“若只以最低限度来算,其中有厚衣、每餐耗粮等用度可徐徐布置,每人最开始只要八百钱就能建房、开荒。”
把最低限度的必需品画出来,萦芯让阿甜把单子呈给全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