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咱们今天吃饭,你也看见了,大伯和姑姑在村里过得都不好,咱们可以用招工的名义把他们招过去,让他们先在味当家总店里边干边学习,等到未来再开直营店的时候,就让大伯和姑姑负责经营,你看怎么样?”
“好是好,但这和你爷爷奶奶过去有什么关系?”王勇平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继续询问王新。
王新继续解释,把中间关键环节捋顺,“爸,你想啊,如果大伯和姑姑都想去,咱们就鼓励他们一家人都过去,这样不仅可以工作,孩子也能受到更良好的教育,你说他们愿不愿意。”
王勇平点点头,说道:“那肯定愿意,现在都是为了孩子而活,只要孩子未来能好,父母付出多少都心甘情愿。”
“那就好办了,咱们只需要给爷爷奶奶说,大伯和姑姑举家都去山阳市帮咱们做生意,他们的孩子过去没有人照顾。让爷爷奶奶一起过去帮助照看下,用这个理由,你觉得怎么样?”
王勇平赞同王新的逻辑,说道:“这个理由确实不错,老人一直觉得亏欠我大哥、大姐很多,如果他们需要帮忙,肯定会去的。”
老人对子女的付出都是全心全意的,自己孩子外出打工,孙子辈都是在家老人带,就有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王新现在的情况不需要老人留在老家带孩子,跟着子女走,子女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落户,继续带孩子,这属于随迁老人。
这一切还是建立的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如果没有钱,一切都是空想,好在现在王勇平的经济实力已经可以支持起这个想法。
虽然很多时候说救急不救穷,但如果穷人想努力,踏实肯干,那为什么就不能获得一个机会呢?
王新了解自己的大伯和姑姑,人品都是一顶一的好,重生前,父亲去世后,虽然他们没有什么钱,但每回来家里,都给背了很多土特产过来。
特别是有一年春节前,大伯打工从外地回来路过山阳市,知道王新母子两人经济遇到困难,大伯都没有挣几个钱,他只给自己留了一个路费,把其他钱全部给了王新母子过年,王新现在回想起都十分感动。
还有自己的姑姑和姑父,有一年到山阳市卖山货,不想给王新家添麻烦,在马路旁边守着拖拉机睡了半个月,那个时候已经是深秋,可以想到晚上有多冷。等到卖完山货,姑姑和姑父才去王新家,不仅给王新家留了很多上等的山货,而且还留下500元钱。
这500元钱,可能就占了他们卖出山货的价值一半以上,但姑姑和姑父义无反顾,把钱给了王新母子。
可以说,重生前的王新就是在这样的呵护下长大的,他充满了感恩之心。
这也是王新为什么想帮助大伯和姑姑一家人,这些都是极好极好的亲人,王新不想看着善良的他们再贫困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