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歌声和闪烁的彩灯,真好看。
有天她没忍住,跟妈妈说想坐一次,换来的是一顿臭骂。
无外乎不懂事、赔钱货之类的。
过了几年,她去镇里上初中了,省下一顿饭钱去坐了次摇摇车。
当时她十二岁,坐在上面有点挤,旁边围着的都是几岁的小孩子。
秦仪君面无表情地坐在上面,觉得曾经憧憬遥望的歌声和彩灯,也没什么好玩的。
摇摇车停下来,她立刻回了学校,那是她此生唯一一次坐摇摇车。
秦仪君慢慢的睡着了。
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张毯子,马车还在摇摇晃晃走着。
“醒了?毯子总是滑下来,便给你多盖了一张。”秦峥嵘仍坐得端端正正,手里还捧了本书在读。
秦仪君坐起来,忍不住提醒:“祖父,车上摇摇晃晃的,别把眼睛看坏了。”
“好,应当要到了。”秦峥嵘闻言,听话的将书放下。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银宝的声音:“家主,咱们快到了。”
马车外传来喧嚣热闹的声音,秦仪君掀开帘子一看,来来往往好多人。
道路两旁有屋舍店面,还摆了许多摊子。
“这里是南阳州最大的码头,千万斤的大船只能在这儿靠岸,所以周边繁华,比之城里市集也不遑多让。”
秦峥嵘见她一脸好奇的样子,说道:“这里鱼龙混杂,不好下车去。今夜我们住在南阳州城,晚上可以去逛逛城里的坊市。”
秦仪君心里想的却是,可惜了不能录下来,不然传回去多好的古代民生素材。
远远的,秦仪君已经看见江面上数只大船。
本来以为,当下经济文化不发达,造船之类工业工艺也会很落后,可眼前有几只船比她想象中的要大很多。
不懂就问:“祖父,这些船是哪里造的,造船业很发达吗?”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很多事情书上不会写,只有实地走过、亲眼看过才会知道。
秦峥嵘回答:“前朝有皇帝鼓励海贸,所以造船业发展极快。最有名的造船厂皆在海边,以东琼造船厂为最,可造载重两千万斤的大船。
可当朝以来,沿海常有倭寇侵袭,出海船只被劫掠的不在少数。吴朝又无力操练海军,造船技艺已许久停滞不前了。”
秦家商队遍布全国,信息来源广,且着意收集情报,才能知晓这么多事情。
载重两千万斤,即大约现代的一万六千吨,看这大小赶得上现代的一些中大型货轮了,造船业确实算发展得不错的。
说着,马车停了下来。
“家主,到了!”银宝喊道。
马车正停在秦家泊好的商船边上,长长的木板桥已架好,一行人上了船。
上船前,秦峥嵘吩咐银宝:“去找几辆板车来,少主看上的东西等会儿直接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