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黄沙的一处平原上,连亘着大片小片的营帐。
主营大帐里,座上头发胡子皆已花白,却仍目光如炬、精神矍铄的老头儿,正是靳老将军。
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他的身体终究大不如前,连长久穿着兵甲都深感费力,但还是为了军心稳定,坚持每日巡营。
尤其是上月被西夏军偷袭得手后,难免人心浮动,还好叫家中筹集的米粮及时运到了,才没让士气低迷的状态延续多久。
这日靳老将军刚巡营回来卸下身上的甲胄,喊来将领们议事,蒙鳌派来送信的人便到了。
“承安,蒙鳌说福惠县主会将马料送到东营,你带人去接应,别路上叫蛮夷截了去。”
为马匹的口粮发愁不是一日两日了,福惠县主这两万斤精粮实乃雪中送炭,为保万无一失,靳老将军把自己的继承人、小孙子靳承安派出去了。
“是,大将军!”下首一个剑眉星目的少年应道。
军中不以亲缘论,因此正式场合接军令,他该称将军而不叫祖父。
靳承安三岁起识字习武,七八岁时天赋初显,开始研习兵法,五年前十三岁时第一次上战场,斩下三颗敌首而回,从此被靳老将军带在身边,正式成为吴朝开国大将靳家的继承人。
今年才十八岁,已是身经百战的小将一枚。
要问靳老将军明明有好几个儿女,又不像秦家几代单传,为何这么晚才迎来继承人,那真是一把辛酸泪。
靳老将军的长子早年战死沙场,未留下一儿半女。次子是庶出,喜文不喜武就罢了,读了一肚子书却科举不畅,成了个钉子户秀才。三子文武皆不成只知风花雪月,是个纨绔子弟。
靳家的女子们倒是生动演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一个赛一个的骁勇,嫡长女被先皇赐婚给太子、也就是现在的建隆帝之前,是常上战场杀敌的,曾有过带兵歼敌上千、自损不过百的辉煌战绩。
次女虽是庶女,却从小崇拜亲近长姐,也跟着舞刀弄枪出谋划策,凭智计谋略屡立战功,十多年前得封义敏县主,赐婚另一家将门勋贵之子。
婚后仍和丈夫一起上战场,又得以晋封成义敏郡主。
孙辈更是如此,次子生得一儿一女,儿子先天体弱,只得养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儿虽随了她爹的喜文不喜武,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比她爹强多了,在京都是声名远扬的才女。
三子生得四儿两女,前三个儿子都子承父业跟他们的爹一般不学无术。
两女颇有其姑母的风范,从小练了拳脚,因在家中被父母管束得烦了,且不满给她们说的婚事,还未及笄便大着胆子相携往北疆投奔祖父,为自己挣得了功绩和满意的姻缘。
三子所生最小的这个,便是靳承安,也是孙辈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他还未露头角时,靳老将军没少为后继无人烦忧,那一场大病,除了有连日大战奔波劳累的缘故,还因为忧思已久不得排解。
想到皇帝有意把靳家的军权分给外人,他愁啊!
靳老将军手下虽有五万大军,却也招架不住西夏、契丹两国同时来犯。还好建隆帝听从意见派了蒙鳌带兵过来,与他各对一国,解了北疆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