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琢倒也聪明,随着年纪渐长,越发显示出他的才华。十岁熟读四书五经,十二岁能写长篇八股,十五岁就中了秀才,成为当地小有名声的神童。
陈朝正见子如此,便决定送他去武昌府的见贤书院,在那里强化一下,然后去参加会试。
离开江陵县之前,陈朝正帮儿子定下了一门亲事。
女孩子是他的表妹,闺名姈姮,本家姓楚,是陈朝正夫人家的堂兄之女,也算是亲上结亲。
姈姮比君琢小一岁,不仅聪慧贤淑,而且长相极美,深得父母宠爱。
君琢和姈姮从小在一起青梅竹马,早就互相喜欢,两家人看在眼里,也认定了这门亲事。
于是陈君琢高高兴兴地辞别了父母和未过门的妻子,到武昌府认真读书,准备参加考试。
这一年,是洪宣元年。
新皇登基,天下共贺,一派祥和喜庆之象。
陈君琢的才华在书院众多学子中很快崭露头角,深得浦一先生喜欢。有一天下课之后,浦一先生把他叫住:“陈歌儿。”在书院里,大家都这么亲切地叫他。
“先生。”陈君琢停步,朝浦一行礼。
浦一笑眯眯地望着他:“今夜端王设宴,老师我幸得端王赏脸,请我去赴宴,我准备带你同往,如何?”
陈君琢瞪大了眼睛:“先生说的可是端王载铎?”
浦一点头,陈君琢涨红了脸:“蒙先生不弃,旭歌自当遵命。”
当晚,陈君琢在端王府见到了当地的统领者,当今皇帝的叔叔端王载铎,而且他还见到了平王载铭。
他是比端王更加充满传奇的人物,他坐在那里,周围所有人都暗淡下去,即使他不说话,却有着说不出的威严之仪与俊美之气。
陈君琢看傻了,原来,皇家贵族之气就是如此。
总算,他自幼出生在大户人家,也算见过世面,倒没有显得太失礼数与姿态。
也因着浦一先生的推荐,他当场赋诗的才华得到了两位王爷的欣赏。载铭深邃的双眸望着他:“陈家公子才华横溢,将来必能成大器,朝廷正是需要如此人才。”
载铎点头,对浦一道:“请先生好好教导,等陈公子高中,朝廷必会重用。”
回到书院,陈君琢激动万分,他没想到一个小小书生,今日竟然结交两位王爷。
特别是平王,先帝跟前的红人,也是当今圣上的辅政亲王,如果自己和他的关系处好了,将来在朝中定会一帆风顺,青云直上了。
显然,这是一条快速上升的通道。
他在席中听说平王还要去荆州等地,便力邀平王往江陵去,以便让他尽地主之谊。
载铭一笑,并不立即答应,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本王在此先谢陈公子盛情。”
陈君琢听出平王话外之音,不由十分高兴,立即写信回家,让父亲提前准备。
只是,陈君琢怎么也没有想到,平王的江陵一行,竟然将他的整个人生掀了个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