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末辽】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辽·萧观音 《怀古》
========
耶律洪基,契丹人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这位既伟大、又昏庸;既仁爱、又残忍;既严肃、又荒唐的帝王。
他在位四十七年,仅次于在位五十年的辽圣宗。
或许就是因为他的漫长执政时间,各种各样看起来绝对矛盾、绝对对立的事情,却都能在这位契丹帝王身上完美地聚集在了一起——简单地说:一种口味的菜吃腻了,索性反一种味道吃几天,老实了太多年的人,止不住也会放荡几天。
当然,对于耶律洪基来说,他有一个根本性的弱点,就是性格仁慈,盲目依赖仁政,以至于他在明面上会将对面宋朝的宋仁宗视为一生的偶像。
这位性格仁慈的大辽皇帝,对待臣属非常地信任,只可惜,先后的信任都用到了两个有辽一朝都极其有名的大奸臣身上。
一位叫做耶律重元,一位叫做耶律乙辛。
耶律重元带着自己的儿子耶律涅鲁古想要发动兵变,大臣多次提醒,洪基皇帝就是不信,直到这对父子都设下埋伏想刺杀他时,才被他确信后,赶紧下令平叛并处死了其一家。
一转眼,耶律乙辛又上台,此公吸取了教训,表面忠诚于皇帝,然后想方设法地先去瓦解皇帝的周边势力:
先是诬告洪基皇帝的皇后萧观音私通宫人搞外遇,被耶律洪基一气之下赐死。然后又说太子耶律浚想谋反,在被囚禁后,很快就派人暗杀了。接下来耶律乙辛又想趁皇帝游猎的时候谋害皇孙耶律延禧。
耶律洪基这时才察觉到信任错了人,才罢黜了耶律乙辛及其党羽。然后,在耶律乙辛企图南逃宋朝时,将其诛杀。
令人无语的是,即使是如此,耶律洪基仍然不改他那仁慈糊涂的脾性,对于往日追随耶律乙辛的一些党羽,但凡被哭诉认错之后,竟然也就放任不咎了。
比如耶律合鲁与耶律吾也这两兄弟,都是过去耶律乙辛的死党,被其国人称为二贼。
但是在耶律乙辛倒台后,兄弟俩跑到皇帝那里痛哭流涕地表示自己是受了对方的迷惑,现在已经醒悟过来了,并表示一定会坚决与乙辛余党势不两立。
耶律洪基居然也就相信了他们,先是任命了哥哥耶律合鲁继续做了几年的北院大王,直到他在任上去世。并在大辽寿昌三年,也就是大宋绍圣四年六月时,任命了弟弟耶律吾也为南院大王。
当年辽太宗为了推进官制改革,朝廷分为北南两院,北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分设两院大王。但是这北院与南院都是位于上京临潢府,两府大王也只能留在上京。
而辽国最多汉人聚集的南京道,也就是大宋念念不忘的幽云十六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为南京留守事。
一般来说,历任南院大王大多都会兼任同知南京留守事,便就可以去最富饶的南京析津府【注:大辽的南京是指今天的北京,也称燕京】上任。但是,现在任该职的却是燕王妃的叔叔萧得里底,而燕王耶律延禧正是当今的皇孙,既定的大辽皇储,这便让耶律吾也无法遂意了。
萧得里底的祖父萧孝先就曾做过南京道的统军使,算是在南京道经营多年,拥有了在这里最多的肥美牧场与大量的土地、牧奴与农奴。
萧得里底胸无大志,对内极具谄媚之举,对外却又据傲无比,他在析津府的日子却是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政事、不修边军,而这倒却是给了南面的大宋河北河东等地有了两三年的相对安稳的日子,而恰恰就是这两三年,大宋在赵煦的锐意进取之下,在西北一线,将西夏打打节节后退,以至于李乾顺亲政之后,屡屡遣使向辽国求救,并请辽国出面调停。
所以,辽国一面遣使处理此事,一面也觉得应该在给大宋加强一些军事压力。于是将原知惕隐事耶律郭三任为南京统军使,总管南京道兵马军事。
这耶律郭三是个绝对的好战分子,之前一度征讨过叛乱的阻卜【注:辽对蒙古各部落的称呼】部族而立功。而在他到了南京道就任后,一是看着南面宋朝的富饶物产而眼馋不已,二也没把懒于理政的萧得里底放在眼里,一直就谋划着想找点机会制造边境摩擦,为他纵兵南下劫掠找点理由。
而在他到任的第二个月,机会就来了。
澶渊之盟之后,根据盟约,宋辽边境必须要保持原样,未经双方同意,不得擅自修建任何新的城、寨、关、隘。对此,辽人倒是一直遵循得不错,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担心宋人会有胆量向北边打。反倒是宋军一直对于一马平川的河北边境防线而忧心忡忡。
绍圣四年年底,霸州北门外有一桥,因夏季发水被冲坏,在进入冬季农闲时,宋朝的州府便开始安排人手对这座石桥进行修复施工。
耶律郭三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以怀疑宋兵在边境修筑军事设施为由,立即派出骑兵千余,夜围榷场,叫呼拆桥,因天黑看不清,双方互有射击,各有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