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要去集市,清研便把东西寄放在酒楼,三人一身轻松。
出了酒楼,这条主街的两侧已经支上摊位。
不过清研发现这条街上的摊位,大多是临街的商铺支在门口。
比如翰墨轩,听名字就知道是个书坊,在门口摊位上摆着笔墨纸砚,各类书籍,字画,旁边一个老先生正坐在椅子上看书。
往前走,是糕点铺,门口的牌匾上写着“麦香园”,门口的摊位上放着包好的各种糕点细果,看上去就很诱人。
这条街上卖的是一些比较高档文雅的物品和吃食。
李氏直接拉着夏木和清研离开主街“这里东西太贵了,咱们去西商街”
所谓的西商街,就是绣庄那里,专门卖日用百货,
一路上有驾着牛车来往的,有挑着货物的,还有的扬着笑脸,满载而归。
到了西商街,这里比主街热闹多了,街道两旁的空地上不少小商贩在吆喝。
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商铺的招牌旗帜飘扬,茶坊、酒肆、肉铺、米粮..应有尽有。
甚至还看见了穿着怪异的番邦人,不过大家都已习以为常。
青石镇在靖安国的北方,又是水路的最后一站,不少番邦商人从这里坐船去南方。
他们到了青石镇也会短暂停留,倒卖货物,是以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早就见怪不怪。
也就清研这个土包子,一直盯着那番邦人看。
李氏一到集市就一手牵一个,紧紧的握着儿女的手。
嘴里还不住的嘱咐着“你俩别乱跑,抓紧我的手,别和陌生人说话”
两个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回答
“知道了,娘”
李氏先带着两人去了米粮店,门口的小二看见几人,热情的招呼“几位里面请”,便领着三人进了米粮店。
清研看着屋里一排排的米缸,缸上面还贴着福字,小二跟在几人身后,询问到“客官需要什么”
李氏进来后就直奔稻米而去,“买些稻米和细白面”
那小二咧着嘴角,抓起一把稻米放在李氏眼前“咱这稻米可是今年新下来的,您看看这品质”
清研探头看了看那小二手里的稻米,颜色有些发黄,颗粒也很小,而且她都没有闻到米香味。
以她前世吃米饭的经验,这种稻米实在称不上好,不过毕竟是在古代,各种条件自是不能和现代比。
李氏看了看问道“你这稻米怎么卖的”
“客官,5文钱一斗,现在稻米都是这个价,不过我敢保证,我家的品质是最佳的”
李氏点点头,她都是在这里买米粮,价格公道,主要是他家的稻米里不会掺杂沙子
“行,给我装两斗”
“好嘞,您稍等”
那小二拿出米斗,清研新奇的看着,她还是第一次见,这米斗由圆木旋刻而成,整体看上去上窄下粗,酷似大鸭梨的形状。
中间的位置有两个耳朵,方便拿取,小二把米缸里的米倒入其中,装满后便是一斗。
很快就秤出了两斗稻米,清研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厉害。
至于细白面,和稻米一样的价格,李氏要了1斗。
其实他们家几乎没吃过白面馒头,自家种的小麦,也只能在村里用石磨,研磨成粗面,只是含有大量的麸皮、外壳,蒸出馒头来发黄发硬。
就算这样的粗面馒头,她家也是很少吃的,都是加上野菜做成粗粮饼子。
至于白面,则是在粗面的基础上反复筛选、再进行磨制。
其实也不是很白,甚至有些发黄,但是比粗面好多了,蒸出来的馒头至少松软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