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虞翻道:比方说,一首《春耕曲》里就这样唱道:社稷殂,长江长,江东出了个陶飞扬;陶飞扬,像金乌,照到哪里哪里亮。”
这词不错啊。
王朗心里暗道:虽非赋辞格式,却也琅琅上口。显然是没文化的老百姓自己编的。而这,却更显得陶应得吴郡百姓拥护,在百姓中深有民望。
正想着这事。
却听虞翻又接着说道:“陶飞扬在吴郡民望甚着,此为不可胜也!如今王太守挥军入吴郡,已被吴郡百姓视为不义之师、入室之寇。今日一战,吴郡郡兵虽少于吾军,却人人拼命,便是明证。
况且,原定的“三分陶应”之策,是袁术、刘表与咱们同时出兵,可是,现在他们却都按兵不动,只有吾军率先发动进攻。
三家之中,吾军最弱,却冲得最猛,这是要自己去送死,还是要给他人做嫁衣?”
这话说得很透彻。
也很冲。
等于是直接骂那些“想干”的人,全都是猪脑子。
王朗没有做声,众人也都是窃窃私语、左顾右盼。大家都觉得虞翻说得有道理,但是,若要就此退兵,又都心有不甘。
就在此时,从王朗的帐后走出一人,众人抬头一看,此人乃是周瑜。
周瑜走上前来,脸色有些凝重。
正当大家以为周瑜要反驳虞翻之时,却听周瑜说道:“虞别驾说得对,咱们是该退兵,而且,要连夜退兵,马上就退!”
这又是为何?
众人面面相觑,尽皆不解。因为,一直主张进攻吴郡的就是周瑜,可现在,他却让大家马上退兵,还要连夜就走。
这太离谱了。
有人抬头望向天空。
想看看今晚的月亮是否从西边升起,然而天上阴云密布,细雨绵绵,黑麻麻的,别说月亮,连星星都统统不见。
“周郎此言何意?”王郎诧异地问道。
“时机已失!”
周瑜叹了口气道:“陶浪子快回来了。刚在,吾周家安排在太湖边的细作传来消息,陶浪子的船队,已经入了太湖,再有一个时辰,便会抵达吴县。
为今之计,攻伐吴郡……也并非不可能,但得等袁术、刘表出兵牵制陶应的主力,咱们才可攻伐吴郡。
而在此之前,便当退回会稽,以据城坚守为妙。”
“陶应回来了?”
众人尽皆心惊。打陶虎都不能取胜,现在陶应和太史慈都回来了,那还打个屁!
赶紧的,收拾东西跑路。
……
就这样,王朗退兵了。
牛逼哼哼的来,慌慌张张地回,丢下几千具尸体,不带走一片云彩。
而对周瑜来说。
其实目的已经达到。
周瑜需要的并不是王朗夺取吴郡,而是王朗帮他拖住陶应的兵力,并消耗陶应的势力,相当于在陶应身上割一刀,让陶应不断地流血。
基于这个目的,就算是让王朗退回会稽,让陶应去会稽攻打坚城,也符合周瑜的利益。这才是周瑜劝王朗退兵的目的。
当然,这还点是表面上可以这么看。
江东周郎,不会这个简单。
实际上,这厮是另有谋算!
……
陶应回来了,这也是真的。
从连云港上海船,沿海岸线南下,两天两夜便到了太湖。也没有如周瑜所说的那样先去吴县。
而是直接在由拳(今浙江嘉兴)北边的太湖岸边登陆,直奔由拳城而来。
当陶应到达由拳城外时,王朗已经退兵。
代理太守陶虎率众将出城相迎。
陶虎的身边,带着三员小将,分别是:吕蒙、马忠、楚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