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收割季节已到,江东三郡,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形势喜人。
一望无垠,遍地金黄稻浪。
饱受缺粮之苦的百姓们都高兴得睡不着觉,很多人都是搬了张席子,直接睡在了田埂之上。
有蛇有虫子?
谁在乎这些!
也只有后世那些娇生惯养的城里人,才在意这些。对农村里的老农民来说,这些算个卵。山风木鱼以前守坝水,就曾经在草地上呼呼大睡。
还曾赋诗一首:
天做棉被地做床,身边缺个臭婆娘。
草丛蒙头梦西厢,不知天上有月亮。
蛇虫闻鼾绕道走,夜莺巡飞树技上。
劝君莫欺少年郎,想想当年朱元璋。
好吧,这是和平年代,纵有少年壮志,却没有造反的机会。岁月蹉跎,最后还是做不了朱元璋,只能任人欺凌宰割,躲在厕所里一边哭,一边骂娘。
言归正传。
百姓们如此高兴,是因为今年的粮食大丰收。
去年,陶应在娄县开了几十亩实验田,比照后世的经验,采用新的水稻种植方法。使水稻亩产从两石(汉制,约60公斤)提高到了亩产五石(汉制,约150公斤)。
然后,在今年春耕时,将新的种植方法推广到了自己所管辖的三郡。
三郡中,约有60%的稻田采用了新的种植方法。
为什么只有60%的稻田进行推广?
那是因为种不过来。
在汉代,采用的方法是广种薄收,而新的种植方法则是精耕细作。没有先进机械的精耕细作,种十亩水稻田都会把人累瘫。
累瘫之后,晚上什么都不想干。
晚上什么都不干,人口增长计划就会搁浅,计划搁浅,村长就会来你家里,帮着你干。
所以,很多人水田太多,忙不过来,多余的土地就没有采用新的种植方法。
但是,虽然只有60%,那也是形势喜人。
……
将军府的后院中,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声音来自练武场。
两条大汉在捉对厮杀。
一条身材高壮,手持长枪,浪里浪气,气宇轩昂,那是浪子陶应陶飞场。
一条熊腰虎背,手持大刀,虎虎生威,杀气腾腾,那是虎痴许褚许仲康。
两人刀来枪往,杀得难解难分。
已经打了六十多招了,依旧是旗鼓相当。
穿越之后,陶应一直没有放松自己的武艺,几个月前在徐州,又得吕布亲自指点教导,武艺有了很大的长进。
当时,能在吕布手下撑上二十多招。在许褚典韦手下撑过五十多招。经过这几个月的锻炼,又有了一些进步,现在可以与许褚打上八十多招了。
两人正打得起劲。
张昭和顾雍联袂而来。
见两人过来,陶应便奋力两枪逼退许褚,跳出战圈,开口问道:“两位可有要事?”
“主公可还记得,今天是何节日?”张昭笑道。
陶应想了半天想不起来。
又拍了拍后脑勺,还是想不起来。
张昭见状,便又笑道:“倒也不怪主公想不起来,这“开镰节”呢,也不算是什么固定的节日,每年的时间也都不一样。”
开镰节。
没错,就是开镰节,陶应终于想起来了。
“开镰”。
这是我国古代秋收时的一种特殊仪式,通常情况下,是要等到“开镰节”仪式之后,农户们才可以收割水稻。
由于各地温差不同,农作物成熟的时令也不同,各他的“开镰节”的时间也就有早有晚。所以,按朝廷规定,各地郡府可自行根据农作物的成熟度,来指定具体开镰时间。
陶应看了一眼战意正浓的许褚。
又看了一眼正在摩拳擦掌的典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