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这还得看一座山脉和一条大河。
山是大别山。
河流是淮河。
大别山位于寿春西部,东西延绵七百六十多里,南北纵贯三百四十多里。为秦岭褶皱带在东部的延伸。
数千年来,大别山一直是几个行政区的……“界山”。
此山地处安徽、湖北、河南交界处,三省辖区以此山为界。那么,在汉代,则是荆州、豫州、扬州这三州的交界的界山。
而寿春的位置,刚好就是扼守在大别山的重要交通要道上:即位于东西贯通扬州、豫州的要道上。
然后,再说“一山一河”中的淮河。
淮河的发源地在大别山山脉的桐柏山,向东流经寿春,再经广陵(今扬州市)三江营汇于长江。
在后世,有很多江苏人看不起安徽人。
这不是地域黑,而是事实。因为数千年来,安徽人逃荒江苏,挨家挨户乞讨,已成常态!
原因就是这条……淮河!
淮河流域,“三年两淹”!
而且,洪灾与旱灾并存,往往是一年之中,涝了又旱,旱了又涝。所以,每逢旱涝粮食欠收,许多百姓就进入江苏逃荒,这也就造成了两地之间历史悠久的偏见。
现在,年轻人中这种偏见几乎没有了,但是问一问上了年纪的人,大家就知道了。
那么,在军事上呢?
淮河流过正阳关,第一个“紧箍咒”便是寿春城。由此可见寿春城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这也是袁术“定都”寿春的主要原因。
寿春的护城河,一半是东淝河,东淝河绕成而过汇于淮河;另一半则是人工护城河。
护城河的河水,是引自东淝河和淮河的活水,要填平很不容易。
这是很难攻破的坚城。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吕布、孙策三路大军合围寿春,攻了半年没攻下来,最后是袁术坐船从东淝河上跑掉了,留守的军队主动投降,寿春才被攻破。
……
此时,寿春城内,袁术有六万守军。
陶应带来的军队,是五万人马,从人数上看,比袁术的兵力还少。
不过,袁术却不敢出城野战。这厮清楚得很,若是野战,他的六万大军能够匹敌陶应的两万人马就算差不多了,所以,只能借助高大的城墙据城而守。
陶应来到寿春城外之后,将扎营的事交给陶虎、陶威。
然后,便带着典韦、许褚、张辽等大将来到寿春城外。
对着城门楼上的袁术喊道:“逆贼袁术,汝之死期至矣,还不引颈就戮,更待何时!”
袁术大怒,也大骂道:“无耻小儿,坏朕大事;不忠不义,朕誓杀汝!”
“好一个不忠不义?”
陶应闻言放声大笑:“你袁公路逆贼一只,也配谈“忠义”二字么?大汉天下之间,最受汉禄皇恩者,亦莫过于你汝南袁氏,若无汉室,何来你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显赫兴盛?
然,值此汉室暗弱,天下板荡之际,你袁公路,却不但不思报效汉室予你袁氏之恩,反而公然反汉称尊,如此奸邪无耻之逆贼,竟然还有脸谈“忠义”二字,真是千古奇闻。如此逆天而行,人神共诛,必遭灭门之祸!”
说到这里,陶应又提高了嗓门,对着城头大声喊道:“城上的弟兄们,尔等都是豫扬淮南百姓子弟,请问这袁贼称帝之后,税贼如何?衣食如何?父母妻儿又如何?
横征暴敛、残暴不仁如袁公路者,是否值得尔等用鲜血和生命去保护?尔等真的相信,如此残暴不仁的无耻之徒,会带给天下百姓以安康和幸福吗?”
守军将士闻言,尽皆默然。
袁术见状,心中暗惊,赶紧下令守军以弓弩射向陶应。
不过,距离太远,纵有弓弩可以射到陶应站立的地方,也都失去了准头和力道,又有虎卫在旁护着,根本就伤不了陶应分毫。
陶应的目的已经达到。
也就没必要在再说什么了,遂与众将勒马而回,下令组装各种攻城器械,于翌日攻城。
不过,寿春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又宽又深水,短时间之内想要攻克也不容易,战争也由此而进入一个短暂的相持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