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是张允说蒯越是奸细,现在蒯越却又说张允是奸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贼喊捉贼?
毕竟,刚才张允是说出了一些理由的,而且那些理由也都是合情合理。
想到这里,便又问道:“张允是刘表外甥,如今其舅刘表被害,他又怎会成为奸细?”
“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蒯越低声道:“张允虽是刘表之甥,却也是蔡瑁的知交好友,以住弄权襄阳,两人配合默契,狼狈为奸,多有糊弄刘表之事。”
“这个还是不能完全说服我。”
陶应摇了摇头道:“张允与蔡瑁交情虽好,但是,刘表毕竟是张允的舅舅。在这种大事大非之前,应该不会因私交而随蔡瑁投靠刘备。”
“将军英明!。”
蒯越拍了句马屁,又接着说道:“张允性贪,性贪者好利,好利者无忠义之心,这种人不要说是甥舅关系,就算是父子兄弟关系,也是靠不住的。
张允与蔡瑁的私交,确实不足以让张允忘记刘表被害之仇而投靠刘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利益。这些年张允随着蔡瑁巧取豪夺,金玉珠宝甚多,全都存在襄阳;更有无数粮田、店铺、豪宅也全在荆州。
若是蔡瑁允诺张允,答应帮他向刘备进言,将张允的财产归还,并且将他舅舅刘表在荆州的利益交由张允,则张允必会因此而投刘备。”
“这倒是大有可能。”
陶应皱了皱眉头道:“但依旧只是臆想,空口无凭,可有具体证据?”
“并无证据。”
蒯越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张子恭为人谨慎,下官并未获得具体证据,只不过……蔡瑁造反的前一天晚上,有人曾经看到蔡瑁去过张允的营帐。”
陶应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
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然后,又转头看向郭嘉。
却见郭嘉又在向自己使眼色。
陶应会意,遂开口说道:“异度之言,颇有道理。兹事体大,还是得多加提防才是。奉孝,你看如何?”
“主公英明!”
郭嘉笑道:“依属下看,主公不如干脆将计就计,安排张允做这柴桑郡的守城主将。”
“如此甚好!”
陶应闻言,便也顺着郭嘉的语气,冷哼一声道:“本将倒要看,他张子恭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随后,又对蒯越大加褒奖,许诺必会重用,才送蒯越离去。
……
待蒯越走了之后,才问郭嘉道:“奉孝,你怎么看?”
“周瑜!”
郭嘉笑道:“此必周瑜之毒计也,名叫……鱼目混珠。”
又问:“孰为鱼目,孰为珍珠?”
“尽是鱼目。”
郭嘉笑道:“并无珍珠!”
……
这就有意思了,与陶应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鱼目混珠,都是鱼目。
贼喊捉贼,全都是贼。
这就是周瑜这条计策最高明的地方!
按郭嘉的意思就是:蒯越和张允都是奸细,但是,他们两人却又都不知道对方也是奸细。周瑜的计谋,都是分别让他们去暗中举报对方是奸细。通过举报对方是奸细来隐藏自己的身份,获取陶应的信任。
按常理来说。
陶应必会相信其中一人。
然后,陶应就会对自己认为的奸细采取措施,进行抓捕审讯,严刑逼供之下,那人就会承认自己是奸细并且诬告了另一人。
这样一来,另一人就会获得陶应的绝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