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在官渡你来我往,打得非带激烈。
曹操有些顶不住袁绍的压力,写信给留守许昌的荀彧,商议退守许昌。
荀彧接到信之后,立即回信道:“袁贼集兵于官渡,欲与主公决胜负。主公以弱挡强,若是撤退,士气必一落千丈,更有可能被袁绍衔尾追杀而从此一蹶不振。
当年楚汉相争,也是在荥阳、成皋之间的这块地域。高祖和项羽无人肯先退半步,盖因先退则势屈也。”
曹操看完荀彧的来信,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坚定信心,决心在官渡咬牙坚持,与袁绍死磕。
无独有偶。
正在随皇甫郦出使黑山张燕的司马懿,在得知官度的因局之后,也给曹操写来了一封信。
在信中也是建议曹操死守官渡。
不过,与荀彧的书信略有不同的是,司马懿还建议曹操尽快迁都。关于建议迁都的那段话,是这样写的:
“夫袁绍兵逼官渡,其目标实为许昌天子。若天子不在许昌,则袁绍攻势必缓。舍此之外,主公当防陶应!
陶贼诡诈异常,用“二桃杀三士”之计挑动袁绍与主公交恶,随后又两边交好,坐山而观虎斗,欲收渔人之利。
现今主公之兵力,多在与袁绍作战,若陶应猝然进攻宛城或豫州,则豫州危矣,许昌危矣!
故,属下建议主公将天子迁往长安,以防不虞之祸。
天子若在长安,则主公亦不必再担心袁、陶二贼夺取天子。一改战略被动局势,是进是退,是守是攻,主动之权尽握主公之手!
进则与袁、陶逐鹿中原;退则凭函谷关、武关或洛阳八关之险,可保关中半壁江山。进退攻守,游刃有余,不受帝都天子羁绊…………”
曹操看完司马懿的信,顿觉豁然开朗。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多次有过迁都的想法。首先是因为许昌这地方,非常的不适合做都城。
其地理条件远远不如雒阳(即洛阳)和长安。
雒阳北靠黄河,有八关之险,又有富饶的河洛平原。用做帝都,要比许昌强很多。
而关中长安,更是在群山拱卫之中,只要守着武关、函谷关(尚未建成潼关),关东的势力就无法进入关中。
战国时关东六国齐攻秦国,也是拿秦国无可奈何。最后反而让秦国在关内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进而打败纷纷扰扰的关东六国,一统了天下。
曹操当初定都许县,是局势所迫,情势所然。
而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再用许昌为都城,曹操就会显得束手束脚,不敢灵活调动兵力与袁绍决战,不仅如此,还得随时提防陶应从荆州出兵,奔袭许昌夺取天子。
想到这里,曹操便放下司马懿的书信,对左右道:“传本将军令,让司隶校尉曹洪护着天子去长安,其它迁都事宜,交由荀彧总揽!”
……
实际上,司马懿的这个建议是非常及时的。
因为此时的陶应已到了襄阳。赵云、张辽、臧霸、张绣、胡车儿等悍将,以及郭嘉、庞统、贾诩这四大军师中的三位,也都到了襄阳。
他们在战研堂里盯着沙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