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盐自己是不缺的,送他一些也无妨。
黄金和铜钱!
自己马上就要推行纸币和银元。
那些钱庄里的铜钱多了去,以后全得兑换成纸币或银元。自己的钱庄有白银做担保,多送一些铜钱给曹操对钱庄也没什么影响。而且,多给曹操些铜钱,还可以导致曹操治下货币贬值。
粮食。
自己不想给,但若是完全不给粮食,这事恐怕就直接谈绷了。
在心里把方方面面都想了一遍。
然后,才一本正经地说道:“本将收到一些情报,说曹操一直也想建立钱庄,无奈府库的黄金和铜币的储量不够,难以获得储户的信任。
既然这样,本将可以多给他一些五铢钱,助他将钱庄建起来。其它的盐可以多给些。粮草也可适当给一点。但是,铁器和白银免谈。”
皇甫郦见陶应说得郑重,知道陶应不是在玩笑,而是为接下来的谈判划下了范围和红线。
又想起曹操确实早就想办钱庄,却一直因为没有足够的铜币的储备而办不起来,也觉得多给曹操一些铜币是有益无害的。
遂又反问道:“那么……楚公能给多少铜币,多少精盐,多少粮食?”
陶应没有回复他,而是转身对张纮道:“子纲,这事就由你先跟使者谈谈吧。”
让手下的人先去谈。
这是技巧,也是手段。
因为最后的决定权还在老大手上,那么,手下的人去谈判其实更多的作用是去试探对方的底线。
谈崩了,老大可以换人去重新谈。
谈成了,老大不满意,也可以否决掉,要求手下重新谈。
随后,陶应让人将皇甫郦带去客房,又对张纮交代了一番。张纮听完陶应的想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忍不住赞道:“主公……真天纵之才也!”
……
第二天上午,皇甫郦来报,谈判的初步结果是:
粮草三十万石,黄金一万两,铜钱一亿,盐三万石。
陶应不满意。
大笔一挥,直接改成粮草十五万石,黄金三千两,铜钱四亿,盐两万石。
铜钱四亿,其实不多。
按汉朝黄金与铜钱的兑换比价,大致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文铜钱。
四亿文铜钱只相当于四千两黄金。
当然,最关键的是,以后陶应治下将不用铜币,而白银做为贵金属,却依然可以在曹操治下流通。
这就会变成……陶应治下的所有的铜币和银币都可以从曹操治下买到商品,而曹操治下的铜币却不能买到陶应治下的商品。
对曹操治下的经济,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恐怕到时候,买一袋米,都要拉一车铜钱去买。并最终导致曹操治下的货币体系崩溃,进入“以物易物”的时代。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金融知识。
但是,在汉代……或许也有极个别的人会明白。不过,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不知道陶应即将废除铜币,而改用银币和纸币。
……
陶应这样一改,在皇甫郦看来也没多大差别,也就算是同意了。
随后,陶应又与皇甫郦约定:“曹操当前据有冀州七郡,每交付一郡,就付七中之一。”
皇甫郦也没有反对。
让人飞马传讯,报告给曹操。曹操也看不出这其中有什么阴谋,欣然同意。
然后,双方签字盖印。
协议达成。
一场看不见刀枪的……金融战,就此悄然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