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块石头,有点像狗头金,但又不完全是狗头金。
因为狗头金没这么大。
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狗头金,也只有74公斤。而这两块石头的第一块,至少有1500斤。
第二块也有将近1000斤!
这就是富含黄金的原矿石。
陶应围着这两块石头转圈,先是往左转了三圈,然后,扭扭脖子,又扭扭屁股,再往右转了三圈。
一共转了六圈。
转了六圈之后,终于想起了一件大事……漠河金矿!
这漠河金矿,原本是我国最大的金矿。“三千里江山,金子镶边”,说的就是以漠河金矿为主脉的……长达500多里的黑龙江金矿带。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朝时期。沙俄强占漠河金矿,采走了至少400多吨黄金,到了民国时期,又被倭人鬼子强采了至少200多吨黄金。
着名的老金沟金矿,几乎被他们盗采一空。但纵然如此,在后世,这里的金矿产量,每年仍然都在20~40吨之间。
……
(附录:漠河金矿图片系列。)
……
在汉朝时,夫余人是不懂开采金矿的,他们可能是觉得这石头很好看,才搬了两块石头放在王宫里。
而吕布。
是知道这些石头的价值的,所以,才让人专程押送过来交给陶应。
其实,在汉朝时期,我国开采金矿的水平已经非常高,而且,开采出来的成品纯度也非常高。
我国的金矿开采始于夏朝。
夏朝时代的首饰已有纯度很高的黄金,春秋战国时的黄金,已经开始充当货币用于大宗交易,到了汉武帝时期,黄金的储量相当于我国2003年黄金储备的41.4%,
有人说汉朝的“金”不是指“黄金”而是黄铜,是不对的。去西安博物馆参观一下古墓里挖出来的展品就知道了。
不仅是黄金,而且还是含金量达99%的足金。
……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开釆呢?
这关系到……时间,地点,人物。
也就是小学语文老师跟我们讲的……记叙文的三要素。
其一,时间方面。
漠河地处极北,是可以看到北极极光的地方。常年寒冷,地下数尺都是冻土。在这古代,那里适合于开釆金矿的时间只能在四月份到十月份。
其二,地点。
老金沟那个地方,大家都没去过,具体在哪个地方还没人知道。陶应也只知道大致区域。需要找人去寻找。
也许夫余人中有人知道那个地方,可以进行悬赏。
谁能帮忙找到那个地方,给他一千石粮食,外加汉人身份,再给他在徐州送一套房。
其三,人物。
首先是工匠,这并不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黄金开采技术。
然后是苦力。
抓一些夫余人去做开矿就可以了。
最后是负责的官吏和守卫的军队。
这才是重点!
吕布是肯定不行的。这人要是掌握了大量的黄金,难保不在东北闹独立。
必须得找一个很清廉,善于管理,又能带兵打仗的官吏来东北,而且还得建立监督机制,三年一换。
陶应想了很久,就想到三个人。
第一个是阎象。
这人以前是袁术的主簿。袁术死后隐居了两年,后来陶应曾经亲自登门请他出仕,现任吏部侍郎一职。
阎象为人正直,且有清廉之名。
第二个是步骘。
这人是步练师的叔父,曾经以卖瓜为生,为人清廉且体恤百姓。能治理民政,又能指挥军队作战。
第三个是陆绩。
也是陆逊的族叔。
这人对金钱不感兴趣,只喜欢桔子。
不过,陆绩还小,比陆逊还小6岁。生于188年,现在才十六岁。还在徐州书院读书,显然是用不上的。
……
思前想后,陶应决定将后世的东三省和朝鲜半岛地区,合在一起,单独划成一个州,取名为辽州。